close

好友S曾說過林奕華的作品,「是貧血蒼白的煙花四散」,尤其在看過他的《半生緣》與《戀人絮語》之後,深有同感;這次的《包法利夫人》亦不例外,腰酸背痛看下來,有大笑與擊掌,有美好身體與容貌的感官刺激,六百塊三小時想想算是值(更何況感謝黃老闆請客哪);但,少了點什麼。

少了點出自於這個場域(劇場)所特有的,原生的想像力,以及隨之衍生的不滅瞬間。

但論演出效果不是不好的。多場演出所累積下來的默契與節奏,讓許多需要快速反應的橋段緊湊而好看,劇本也不是沒有點晶瑩剔透小聰明的,演員們尤其亮眼可喜,謝盈萱(之前就知道她很棒)幾段充滿能量的模仿、陳煜明切換自如的陰陽面向(尤其那雙一伸就可以踏上桌子的長腿呀)都讓我驚歎不已,周品辰的表演力道仍然精準,但略為低於我本來想像的海闊天空,而其他年輕演員的表現也都比我之前在其他小劇場所看到的有力精采很多。

林奕華,這個每天忙得要死還是可以天天發長篇大論電子報的男人,還是有點兒本事的。

不過就跟擅用"集體即興創作"的賴聲川一樣,這樣子創作過程出來的作品雖然某程度是極有共鳴的,尤其這次的作品中又大量援引流行影視文化素材,如許純美、林志玲、利菁與電視節目形式等等,但是本身獨白與群戲段落間缺乏聯繫的結構,無法堆疊出持續而深刻的情感力量,尤其每次到文藝腔的獨白,雖然演員聲音都是甘美而好聽,但實在沒幾句就令人疲倦。

但票房很好。尤其在信義誠品的四百人場地,座無虛席,且許多臉孔看起來是之前並不熟悉的亮麗好看中產階級樣貌,所以說到底,這樣的操作不是不成功的。在錢方面。

但,回到劇場本身呢?我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

要大費周章,走進劇場地看戲,總有一些特別的,非在這兒感受不可的因素,有一些在便宜電視、DVD,稍微貴一點但也是比劇場便宜的電影等等中看不見的東西,對於我來說,劇場不是一個消費的場域,而是一個獲取養分的所在。起碼我是這樣偷偷地私心地這樣希望的。

但在包法利夫人的場子顯然不這樣,我看見的,是一個精緻的、華美的、有著某種”質感”,又用某種美麗的符號包裝的很好的,作為下班後變形的高級八卦場所,跟誠品真是再搭不過的組合。

這或許是商業劇場的最佳化學因素。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族群+坐起來沒那麼不舒服(當然坐三小時沒有中場休息又不能溜去洗手間還是有點折磨的)的位子+好看亮麗的演員與服裝(真是一個賞心悅目)+看得懂的easy笑料+看不懂的可以討論的華美文藝台詞。

(岔題一下,我喜歡演員背後故意露出的華服標籤。很有種自嘲感。)

讓我想到在北京時,看孟京輝的新戲《豔遇》。

說實話真是個爛戲,看五分鐘就想閃人的爛戲,即使在頂級保利劇院演出還是讓我覺得還好沒花錢看的爛戲。

但。票房就是好。

因為有通俗話題加上美好臉蛋加上似是而非引人好奇的slogan呀。

這樣做其實真的沒什麼不好,真的。我要學起來。

只是。那麼我何不在家舒舒服服地直接閱讀包法利夫人的原著,跟不花錢又可以穿睡衣拖鞋地看麻辣天后宮跟you2be上邊的"舞孃"原版MV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