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快樂》首演順利結束。 
應該算是的。即使連我自己都不小心走錯了一個cue

(但是導演當然不會罵我啦,哇哈哈。導演最好了。)

12
31號是嚴格意義上的首演,來的人,都是真心想看這齣戲、自己買票的觀眾。

12
30晚上包場首演,那些根本不知道是哪來的觀眾亂七八糟,還帶了一堆小孩,進進出出的,搞得全劇組都心浮氣躁,就當是彩排場吧。

說到包場,這種在中國劇場環境才會出現的特殊產物,由於市場夠大,常常會有賣給公司行號的包場演出,尤其臨近歲末,當作聯歡演出的賣法所在多有,就連我們這種小資情調的戲,都一開始就賣掉了一場。 
賺錢很開心,但說實話,演出真是災難。  
那天晚上,是一個藥劑公司花了三萬包場,結果來的觀眾大概六成,場子中的氣場一開始就相當怪異。 
雖說這齣戲很多場面純憑想像,但當男女主角的台詞中不免講到"作愛"時,就有爹媽開始帶著小朋友走出去了。 
有一個媽媽牽著看起來六七歲的小男生,在掀帘子走出去前,回頭輕聲對我說,「這戲不適合小孩子看吧?」我只好聳聳肩。 
(又不是我賣給你們的。) 
然後演完之後,萬芳的歌聲還在觀眾席上迴盪,他們的領導竟然就走出來,拿著抽獎箱開始抽獎,我跟導演對看一眼,導演說,唉,真可憐,為了這抽獎他們得忍上兩小時看我們這戲。 
大笑。

雖然下午的彩排狀況不錯,但我其實很焦慮。

我承認,我還沒有完全克服我自己的觀賞經驗與美感習慣, 

自己在看戲時,都得克服自己先前的印象與偏好,然後以全新的笑臉去扮演好行銷的角色;但最終發現畢竟還是有差異的時候,就無法像每次做(百分百)的台灣演出那樣,在謝幕的那一刻,全心全意的感動。

雖然還是有掉淚。 

導演說,那個"啊我終於做到這裡了好不容易啊"的成分,遠遠大過於真正感動的成分吧。

恩,我承認,屏除那些部份,我的感動幾乎還是來自於燈光、劇本、音樂等等,原屬於台灣的部份。 

很多已經清楚的差異,讓我焦慮了起來。 
反而是已經累得要命的導演,還花了很久的時間安撫我。

直到昨天晚上,大家才真正、完全、百分百地面對將近兩百個觀眾的檢驗。

感覺得出來那種彼此審慎小心對待的氣場。

開場以後,導演跟我說,今天的戲比昨天好看多了。 

這才稍微減輕了些前晚的焦慮。

連續兩天幾乎沒有吃什麼東西,卻像打了激素一樣陀螺轉,幾度在劇場走進走出時感覺暈眩,但卻總是倒不下去。不會倒的。放心。

在北京做戲真的煩死人。

要應付或是必要時潑辣地兇搞不清楚狀況的場務跟管設備的,光是要注意安撫我們台灣這邊的團隊,又不能讓內地這邊的團隊覺得搞小圈圈(雖然昨天跨年還是搞了),要挑戰自己的審美,要承擔改編版本的壓力,要焦慮票房,演出後還得克制自己的衝動上網跟傻B吵架。

很多事情,是沒辦法說的。

雖然某程度不是孤軍奮戰。

比起2004年那次的北劇場台北版演出,這次的製作某程度順利得太多了,也有一堆人支援,跟導演的工作也很順利,還有剛好從哈爾濱跑來的燈光設計大哥;但某程度也很為難,兩邊我都理解,但也兩邊也都有虧欠,台灣製作的身分有時可以當作橫衝直撞誤打誤撞的契機,卻也有時變成誤入歧途撞進迷宮的原罪。

導演說,妳已經對得起這個劇本了。

或許這就夠了。

導演跟燈光大哥後天就要走了,某程度,想起來就覺得孤單。 

不是因為型男要走了(何葉這花痴女),而是懂得的人要走了。

還有十六場,挑戰才剛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