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Before Sunrise》跟《Before Sunset》,這個屬於三十世代文青與資青(小資產青年)的愛情經典。
貫穿三片的茱莉蝶兒(Julie Delpy)自然是主要因素。
而的確是帶著看番外篇的心情去看的,看完卻無遺憾,反而有種了了心事的滿足。

這女人的嘴巴跟腦筋實在是太賤了,但實在是賤得太可愛。賤得太深得我心。
有時候,我們要的不過是這一點點機鋒。
不需要氣勢驚人的大場面,不需要故作優雅的大道理,一點點嘴皮上的小聰明與滿場飛的對打如流,就夠讓我開心半天。
因為那才是人生,我們每天呼吸著苦惱著嬉笑著的人生。
而大道自然存焉。

相較於《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的電光石火,《2 days in Paris》則完全呈現了在relationship裡,兩造在日常瑣碎中,是可以怎樣測試那信任與忍耐的極限,與如何只往前看而不往後看的兩難困境。

《Before Sunset》中,有一段Julie Delpy在Ethan Hawke的車上歇斯底里地大叫,抱怨其他男人都如何如何如何白目粗魯不體貼混蛋等等,那些台詞中的動機與累積,通通都在《2 days in Paris》中的兩人互動中被說明得清清楚楚。

劇情同居兩年的情侶,在威尼斯渡完假後,繞道去巴黎接寄放在女方父母家中的貓,僅僅兩天,卻變成這兩個人這兩年來的最大危機。
男主角是伍迪艾倫型的美國知識小資份子,神經質、怕死(不停碎碎唸著巴黎的一切細菌與霉菌)、自私的本位主義者(為了搶計程車不惜欺騙自己同胞)、又愛掌控一切(旅途中他要拍所有的照片),到了女友的地盤,開始發現這個回到故居的法國女友,跟他習慣的同居人有很大落差。

本來聰慧幽默,才氣縱橫,甚至有點小鳥依人的女主角,一放回家鄉,就像隻神祕的貓,有自由放浪的往日情史(不僅女友碰到的每個男人都是前男友,連女友爸媽都有跟Jim Morrison的陳年爛帳)、兇起來時張牙舞爪(搭個計程車,都會因為司機的性別歧視或種族主義,瞬間兇猛得像隻母獅子,啊看到那段真是心有戚戚焉),而男主角不僅得面對不熟悉與不友善的環境(也不能說不友善啦,女友家人對他蛋蛋綁氣球的裸照都欣賞得不得了),還要面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猜疑與疏離。

在刻板印象的浪漫巴黎,這對情侶不停為了各種情境吵架,然後兩個人都被迫開始反問自己:所謂的「愛」是什麼?

表面上是迫不及待想要在熟悉家鄉休息的她,因為不能適應前塵今宵的他,只是兩日的節奏不同,就險險把離別與不在乎說出口,但深層想起,其實是兩造更為自私的顯現:她不想離開,他卻無法前進,而他們只顧著看風景,卻看不見對方的腳步。

基調其實是悲觀的,但節奏卻是風趣的,還非得有點中產小資階級的趣味才看得懂。

譬如,男女主角打算上床到一半,女主角卻突然言之鑿鑿,說起兩性交配是因為免疫系統的互補的理論,冷掉的男主角說,「我好像在跟公視談戀愛……」

男女主角上餐桌,男主角已經盡力配合女友爸爸煮的兔肉菜肴,卻看到盤中撈進兔肉,還撈了根紅蘿蔔,他說,「哇我們連兔子的食物都要吃耶,那鍋子裡邊是不是還有兔子玩具?」

女主角爸爸不停拿法國作家來考男主角,突然冒出一個雷諾瓦,男主角愣了五秒,大叫:「他是畫家!不是作家!他(指女友老爸)想唬我!他想唬我!」
這樣的聰明俯拾即是,都是茱莉蝶兒這女人的才氣。


聽說片中的爹媽妹子甚至貓咪,也都是茱莉蝶兒的親生一家子,因此對手起來格外有種默契與精彩。
(那貓雖肥,但超厲害地給茱莉蝶兒跟他娘揉來揉去都不生氣耶!)

有一段我也很喜歡,女主角的媽媽對著剛窺看完女兒手機簡訊的女兒男友,結結巴巴解釋著為什麼他剛來時,餐桌上男主角說要去看Jim Morrison的墓園時,突然一陣尷尬的原因,「年輕的時候,Jim跟我,呃,呵呵……」笑得超級靦腆,又尷尬又恍惚有點女人的得意,可愛死了。

(看完,就會更能回頭想得《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的瞬間。
與其如《2 days in Paris》日日如此這般柴米油鹽,嬉謔鬥嘴,那一期一會的曇花之美,正是渴望燦爛又無能負責的現代人(尤其是小資文青),最渴望的愛情神話啊。)

我們能夠永遠只看現在,無論過往嗎?我們無論現在面前這人身後有多陰暗,都能繼續愛下去嗎?我們能夠真正地因為愛,而接受面前這人的所有網路與身周人群嗎?

附註:以前的日出日落。 http://www.wretch.cc/blog/shiaolin&article_id=1775102

後記:關於萬芳的二三事。
看完電影,許是笑得太開心了,動了真氣。
下午去看萬芳的房間劇場,中山堂光復廳昏暗的燈光中,她穿著一襲寬大白衣,緩緩念吟。

記得在北京作《收信快樂》時,波折至最後,幸運地是萬芳演出的版本,因此見識到她本人一人能食一盤金銀小饅頭的率真。
她也是如同茱莉蝶兒般地既纖細又豪爽、既尖刻又溫柔。大開大闔。

坐在很後邊,因此她在台前的許多動作都看不清楚,加上刻意平緩抒情的獨白,我竟盹著了。

只有歌聲響起時才清醒。

聽見《斷線》:
風箏不該有名字 卒子不該過河
流浪不該有什麼方向 旅途中 寶貝你別回頭
童年不該長大 姑娘不該年老
鄰居不該在那年搬走 落淚時 情人你別掉頭
走過的路是一串深淺分明的腳印
寄出的信是一張收不回的心情
不知去向的是忘了昨天的我 愛過的是斷了線的妳

是為此片註解。

(關於萬芳的房間劇場,更多可看:http://blog.roodo.com/greenonlight/archives/383356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