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邀稿,寫篇關於繡學號的文章。
文章未完,卻令爾想起某個關於學號的都市傳說。

那所穿著調色盤上很難出現的綠衣學校,在還有日、夜間部的時候,學號的顏色有著金黃與銀白兩種以示區分,那時候其實並不覺得日夜間部有怎樣的階級差異,還會跟晚間交班共用桌子的夜間部學姊貼心地互留紙條跟小點心,十足同桌共濟。

而,便有著這樣一個不同顏色學號的故事。

總是這樣的,一切都發生在那些幽暗有著阿摩尼亞氣味的角落。

校舍近百年紀的光復樓中,不僅頂樓冬涼夏暖,樓梯傾斜得令十餘歲年輕的腿腳也會爬得氣喘吁吁,L型屋舍轉角處的廁所,其潮濕難用更早在新生訓練時,就被學姊們作為口述歷史中很重要的一章。

於是,就聽說有那麼一個留校自習的夜晚,已經不可考的未知屆數學姊,並不意外地被不小心反鎖在廁所中,慌慌閴靜,叫嚷也無人聞得,連校外白日一看就識破的便衣群都不知去了哪裡,她想著,不會吧,這就是不可一世的小綠綠的壯志未酬身先死嗎。

等待了不知凡幾,突然,卡住的鎖咖啦一聲,希望破殼而出。

學姐衝出廁所,看見一個臉色瓷白如月光的學姐,對著她微笑,「學妹,要小心喔。」學姐洗淨手擦乾沒志氣的淚痕,對著救命英雌學姐感激涕零,想趕回教室收拾書包回家吃泡麵壓驚;臨出門前,想著看一眼英雌學姐的學號,明天寫張小卡片外加家政課做的燒賣送去表示謝意,綠色胸口上,繡著的是紫色的數字。

「好像小茄子,夜間部的配色好可愛。」她如此想著。

第二天,脫離了靜夜的驚魂,學姐在亮晃晃的大白天,就著記憶中的五個數字,打聽英雌學姐的班級,結果問遍學姐學妹不得要領,問到教官室,教官驚詫地兩手一攤,說,那是很多年前、日據時代的用色了呀。

日據時代日據時代日據時代。迴音轟隆隆地響在光復樓的幽暗長廊,陽光逐漸熹微下去的彼端,無論何時看起來都像是通往另外一個維度的出入口。

大家都想在這學校的三年間一睹紫色學號學姐的瓷白芳容,而這段流傳在我們口耳之間的故事,還有後續。

同校好友O說,她們曾經想過去買一件嶄新制服,拿去真繡上紫色的學號,然後在晚自習時若無其事地在走廊尤其是那廁所晃來晃去,表情越是自若家常越好,不光是類似行動藝術的惡作劇,更想藉此引出紫色學號學姐。

同時身兼小提琴社與網球社指導老師的數學老師更絕,六十開外的老杯杯平常不方便去女廁,他便趁著大年初二,校舍四下無人時,拎著小提琴溜進女廁,拉起《Beautiful Dreamer》,寒風颯颯中想要一慰終年孤寂的紫色學姐芳心,或能博得佳人(呃)一面之緣。

而學號自此識別日夜,也兩分人鬼。



~~~~~~~~~~~~~~~~~~~~~~~~~~~~~~~~~~~~~~~~~~~~~~~~~~~~~~~~~`

(為什麼我連寫鬼故事都寫成溫馨ton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