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頻率太高了一點。
一週兩個朋友,還都出現在報紙上。

今年中認識的C,在上海演出時,是前一團的製作,國家最高文藝單位的企劃,跟我這個野路子的傢伙本來應該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卻因為外表坊的朋友,而從年中一起吃周日早餐開始認識,後來在上海時,幾乎天天見到面,回來時也時不時MSN聊上兩句;在上週,她還告訴我,想要多賺點錢養家,要我幫她介紹外快賺錢,我就再次跟商周廣告部的朋友說,幫忙加她進外稿poll,把C的姓名等都留給對方了。

而週三下午,正跟新認識的靈秀舞者朋友在華山談著製作,商周廣告部的朋友打電話來,「妳的朋友上社會版了!」

一下子沒弄懂。

C被發現在自己的住處,走了兩天了,當天晚報的社會版,隔天蘋果的頭版。

聽到的當時,傍晚昏暗的天色刷啦更為混沌。

(天啊我才寄了電影票,還有戲票要請她看的!)

認識她時,她剛跟相交多年的未婚夫分手,蘋果紅的臉孔雖然雲淡風輕談著一些經過,卻仍感受到一些慘白的不甘;之後幾次上海與劇場遇到,都覺得她越來越瘦,原本珠圓玉潤的身材日漸顯出一種曲線,我以為,只是忙,而她的MSN暱稱寫著「抬頭挺胸專心當快樂大美女」,我本來以為看得見,越來越看得見。

卻沒想到,是疑似吃了減肥藥然後心臟衰竭。

幾天過去,刻意不看電視新聞不聽那些可能的揣測與推敲,周日中午要出門,又看到朋友的MSN上寫著祝某個名字一路好走,某個認識不久,但是看了她幾年文章、前陣子因緣際會認識的作家L,上週還央她幫忙找了一份高價服裝品牌公關名單,在MSN的視窗中,她的語氣跟她的容顏一樣明淨無瑕,沒有一點陰影。

她在淡水的住處燒炭自殺,原因是因為她那離去不久的前男友。他還是促成我們認識的契機哩,而他們的最後一次約會,據說就是我硬拉他們去我們公司的溜冰活動,「謝謝妳,讓那很快樂。」她這樣曾經在MSN上說著,而我以為那會沒事的,她也說,「結果我還能好好地化妝好好地出門。」

說謊。

一周兩樁離去,這頻率真的,真的太高了一點。高到向來自認心臟強壯在劇場界算是奇葩的我,都忍不住在跟同事的通話中,得深呼吸好幾口,才能把眼淚逼回去,繼續把句點說完,連學長特意送的簡單生活節的貴賓票,我都撐不到最愛的陳綺貞,在草地上邊跟朋友聽本應是溫暖簡單的Angie Hart邊發抖(可能也是雨濕的草地實在太可怕的冷了),第二天的票整套送給另外一個學長,連去的力氣都沒有。


(還好今天的早晨是有陽光有毛絨絨小花貓臉的,不然我可能真的要急扣茹鴻找諮商了。)

離去本身並不可怕,荒謬的是離去背後,展現的龐大未知。

而那些未知,會讓妳覺得,好枉然,那些曾經說過的話用過的心似乎都很枉然。所以會很害怕。

我想到十二年前的那個暑假。

那個曾經讓社會轟動的事件,兩個綠衣女孩,在蘇澳的小旅社被發現,能文能武、數理資優生的她們,最後一次的物理實驗也做得特別完美,小小的房間整理得密不透風,然後成功地營造出一個沒有氧氣的環境,差別只是在,在其中的是她們,不是果蠅或是什麼鬼的。

而同時,活蹦亂跳、忙著長痘痘與想著畢業旅行要講什麼鬼故事的我們,在百餘公里之外,看著她們留下的書包與座位,想著只不過是又一次,聰明浪漫女孩兒重演學姊在擊壤歌寫下的足跡,卻沒想到。

即使這麼久了,那幾天的事情還如此清楚地在我們的記憶與對話中。

那個週五,她們留下書包在放學後的昏黃教室,人沒有回來拿書包。
那個週六,我們打電話時最後不經意揣測著她們這回是去哪兒玩了。
那個周日,她們的媽媽開始轉告我們注意一下她們有沒有來通電話。
那個週一,我們開始覺得一丁點的不對勁,卻還是開著私奔的玩笑。
那個週二,直到中午我們都還在拿那兩人到底是野到哪去的話題開著玩笑,而之後,在練完樂隊的溫暖夏夜中走出校門,看見平常讓我們放牛吃草的爸媽竟然一起守在門外,看見我們,同時冒出一句,「找到了。」但那表情,卻不是喜悅安心的表情。我身邊的小麵馬上臉色一垮,衝進她媽媽的車子,那表情,我從來沒有在她那個有著深深葡萄乾酒窩的愛笑臉上看過;而第二天,在當年SNG車還不流行的年代,這消息上遍了全台灣的大小報紙。

那個暑假,從此陽光褪了一層金,不太好過。所有老師都小心翼翼地迴避這個故事,歷史老師在講到西洋文化史時的存在主義時,還特別小心仔細地述說著質疑不等於虛無放棄的道理,就連這樣,還是可以把身邊的同學講到觸景傷情。

後來她們的故事不僅被寫成歌,還被作為女同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一個不可理解、卻讓我們提早一點知道這世界的強迫成長烙印;今天跟小麵聊起,那些故事的剪報,原來大家後來都各自留著了許多年,但我留在最後一次搬家的北京,她則是留在出國前的老家。

看來,理解不可預期的離去是成長的必修課,但年近三十,一下子面臨一周兩個的離去時,還是一下子難以消化。

朱天心的「拉曼查志士」,裡邊寫著:「而我,害怕字跡蠹蝕,不可復辨,故名之。」

C
生於台灣。優秀藝術節目製作人與企劃。
跟我一樣大,卻從此永遠比我小了。
Choyo had left form her position.來自於她的email的最後一封信的標題。

L
曾用名:藍絲絨

生於臺灣。專欄作家。
畢業于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英國The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藝術學院。
曾任臺灣《ELLE》雜誌執行主編、《俏麗》雜誌總編輯、毛衣設計師、廣告唱片設計師。
曾出版過《私旅行》、《酷流行》、《愛情辭典》、《狂野百合》、《寫情書》、《印度漂流記》、《作家的衣櫥》等10多本書。

夢想:成為一個優雅的老太太
個人最新動態:已確定無法成為一位老太太;卻做到了活到優雅為止。
李性蓁(1968 - 2006)

2006倒數剩下二十六天,唯望大家一切平安。

(週末去南海藝廊看了佩玉跟雷光夏的新作品,「黑暗之光」,真的是昏暗冬景中的,一道纖細卻柔韌的,微光力量。順便推一下雷光夏的新專輯,有回到了初衷的簡單溫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