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百度沙溢貼吧眾薏米提供。) 
國際線上專訪(記者徐菲)

首演於7年前臺北實驗劇場的《收信快樂》即將在年底搬上人藝實驗劇場的舞臺,這部兩個人的話劇以一種看似簡單的讀信方式展現一段跨越40年的愛情。其中的男主角由大家所熟知的白展堂沙溢飾演。一個溫暖而又略顯傷感的愛情話劇由一位演喜劇而成名的演員飾演,將出現什麼樣的效果,觀眾會不會笑場?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于近日專訪了沙溢和《收信快樂》劇組。 

對劇本一見鍾情 不擔心笑場 


隸屬於空政話劇團的沙溢出身於劇場,但卻一直活躍在影視舞臺上,此次出演《收信快樂》是其話劇處女作。為什麼選擇沙溢來演繹這部臺灣小劇場名劇,該劇製作人劉小令解釋起來頗為不好意思:我一直在臺灣做話劇,對大陸的電視劇不是很熟悉,老實說我並不知道白展堂,第一次看到他是在《甜蜜蜜》中的劇照,我覺得他的感覺很符合話劇中的男主角。
” 

我特別特別喜歡這部戲”--沙溢用興奮的感情談到他與劇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時我接到出演的邀請時,說讓我過一天再答復,但我晚上看完劇本後,就馬上跟製作方說我要演,我真的非常喜歡。” 

接演這樣一部沒有任何舞臺調度、沒有對白的話劇,對沙溢來講像是打在軟肋上,絕不輕鬆。他坦言:以前所拍的喜劇更多的是用語言和動作展示人物,這個戲完全要用心感知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用讀信的方式來展現。但這也正是我接下來的原因所在,應該說是知難而上吧。
” 

因《武林外傳》在全國各衛星頻道的輪番播出,沙溢給人留下的喜劇印象已經深入人心,這樣的刻板印象會不會讓來看話劇的觀眾游離于戲外出現笑場呢?這樣的擔心沙溢本人卻沒有:話劇是由兩個人10歲傳紙條開始的,臺詞和情節非常輕鬆,如果出現笑場也不會影響表達,相反會更快地把觀眾帶到劇情裏,符合話劇最初的氛圍。等觀眾被慢慢帶進去後,隨著劇情的推進和發展,觀眾會沉下心來的。


與臺灣導演的溝通起初並不輕鬆

《收信快樂》的導演單承矩是一位編、導、演全能的表演藝術工作者。2000年,他以《畫畫101》入圍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獎;2001年,他又以《Mr.com之死》入圍金鐘獎最佳男配角。話劇《收信快樂》是其2001年的作品。他曾於2004年將這部戲帶到北京做小規模的交流演出,當時的女主角是由憑藉一首《新不了情》而紅遍港臺的著名歌手兼演員萬芳擔綱,此次的女主角換成了出演過人藝話劇《雷雨》、電視劇《光榮歲月》的北京人藝青年女演員白薈。 

08
北京版的《收信快樂》是單承矩首次同大陸演員的合作,白薈用了非常帥來描述對這位臺灣導演的第一印象:他圍了一個花頭巾,留著小鬍子,個子很高、很清瘦,人長得很帥而且為人親和。他會仔細聆聽演員的感受。這個非常帥的導演見到白薈後詢問的第一個問題是:要不要用臺灣國語來演這出戲,因為這畢竟寫的是臺灣戀人的故事。白薈給他的建議是千萬不要:我們的普通話可以把戲表達出來,如果刻意模仿臺灣腔,恐怕觀眾會跳戲、會笑場。就這樣,普通話的北京版《收信快樂》清晰起來。 

而沙溢坦言與導演的最初溝通沒有白薈這樣輕鬆:可能因為我是東北人,而他是南方人,文化差異很大。另外,我告別話劇舞臺太久了,而且當時我在山東拍的另一部戲剛殺青,滿腦子還都是影視劇的畫面,所以我剛進組的時候總是苦惱為什麼我說的導演不明白,而他跟我講的又讓我那麼不舒服。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沙溢開始期待與導演的再次見面了:隨著我對角色的理解,我在慢慢地走近導演,抓住他所說的東西,雖然他現在人在臺灣,但我非常期望他能早點過來給我們排戲。
” 

排戲從寫信開始 金牛雙子的碰撞 


導演單承矩暫離北京時,給兩個演員佈置了一個默寫打分的功課:沙溢與白薈在白紙上寫臺詞進行對戲。這樣的方式平添了不少較勁的趣味。有過不少話劇經驗的白薈也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對戲:通過信件這樣一個特殊的交流形式,使得這一戲劇過程的呈現絕不呆板,也會讓觀眾充滿想像的空間。而沙溢對自己的話劇處女作更是下足功夫:為了進入角色,光是默寫臺詞,就如同劇中角色一般地寫信,我就整整花了兩天的時間。自從離開學校以後,很久沒有這樣認真地寫過了。
” 

動口又動手的磨合讓沙溢和白薈對角色的理解有了驚人的默契,當記者讓兩人背靠背用星座來評價劇中的李政國和陳淑芬時,答案居然都是金牛座與雙子座。對星座相當不瞭解的沙溢解釋說:我瞭解的星座不多,知道的幾個都是和身邊的朋友有關。李政國是那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而陳淑芬是變化無常、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更隨性和自由。” 

為了不讓兩位大陸演員鑽鍋,也就是模仿臺灣的版本,導演單承矩並沒有讓沙溢和白薈看萬芳和夏靖庭的經典演繹。但珠玉在前,無論如何做演員的都還是會有壓力的。為了讓演員有全新的演繹,導演煞費苦心。沙溢說:導演給我們的劇本沒有任何標點,就是說連斷句都要我們自己斷,每句話的起伏都不需要同原來的一樣,一切都是重新發揮。白薈則坦言壓力肯定有:這個劇本給兩個人物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有千百種的陳淑芬和千百種的李政國,信息量非常豐富。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只希望大家不要比較。
” 

迷戀舞臺 體悟讀信的溫暖 


2004年《收信快樂》在北京演出的舞臺佈景相比較,這次的舞臺設計將帶給觀眾全新的感覺:在環狀舞臺上,觀眾四面落座,將男女主角圍在其中;而為了突顯女主角外放熱情的人物性格,導演更是將劇中原本沒有的一大塊黑板搬上舞臺,讓演員隨性作畫、塗鴉。小提琴現場伴奏則會延續使用。 


雖然才剛剛開始排練,但沙溢已經迷戀上舞臺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不會在你演的最酣暢的時候,突然間有人喊停,說燈光不好或者話筒影子入鏡等,舞臺會讓我所有的情緒像瀑布一樣從頭到腳一直宣洩下來,我渴望並且期盼那一瞬間與觀眾分享。
” 

只在大學時寫過幾封信的沙溢非常感謝這部戲讓他重溫了寫信的快樂:我還保留著自己僅有的幾封信,它們勾起我很多回憶。信中爸爸的隻言片語、很簡單的幾句話,現在讀來,卻浮現出當時的情景,真的連那時的天氣都記得,曾經的回憶太美好了。

可能寫信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埋藏幸福的過程。紙張上的親筆字跡,帶著情感的溫度,是任何特殊字體效果都無法模仿的。多年之後,當你在整理房間時無意翻出塵封多年的書信,就像不小心闖入時空變幻的大門,當年種種歷歷在目,開心的、悲傷的、甚至無聊的小事都成為你生活過的線索。你會坐在一堆舊紙中,忘卻手邊的工作,沉浸在回憶的過往裏,一封一封慢慢讀來,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語句,許久沒有靜下來的心開始平靜。在午後溫暖安逸的陽光裏,多年前種下的幸福種子發芽成長,在你從不關心的角落裏兀自地蓬勃成枝繁葉茂的大樹,暖暖的信中幸福漫溢。 

30
歲水瓶座男人的愛情觀 

水瓶座的沙溢覺得自己是那種既理性又感性的人,如果不是進入自己感性雷區的話,他可以很理性地去對人對事,但這部戲卻恰恰是他感性的閥門這部戲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對愛情的表達,因為這種表達已經離我們很遠了。現在的年輕男女對愛情表達得很直接--短信或者電話。而這部戲裏沒有這些,兩個人從10歲傳紙條開始,很少有內心深處的交流。40年後,當其中一人離開後,才明白原來一輩子最愛的是彼此,這種遲來的表達最讓我感動。所以我很恐懼讀劇本的最後部分,感情很濃烈,每當我念到最後面的時候,都儘量讓自己理性起來,因為我要排練,如果自己都受不了了怎麼背臺詞呀。
” 

而有這樣的體悟,沙溢覺得並不是自己老了,而是長大了:這樣的變化可能發生在去年我三十歲過生日的時候,如果是兩年前,我不一定有平穩的心態去接這樣一出話劇,它的出現正好是我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時間段。戲中的李政國跨越了40年,30歲的沙溢卻並不認為30歲的李政國是自己最入戲的部分,相反,他更渴望年老:“30歲的李政國最難把握,這個年齡是最彷徨的時候,對愛情、事業、生活都很彷徨,這種彷徨把握起來不太明確。而50歲的李政國我最喜歡,因為他懂了,懂了陳淑芬。
” 

沙溢用「這部戲可以伴隨我幾年甚至幾十年」來表達對它的喜愛:它有40年的跨度,要演到50歲,而我現在才30歲,所以在任何一個年齡段,當我回到舞臺把它重拾起來的時候,都會有新的感悟。現在的我只是30歲的男人對愛情的理解,可能還有生澀和年輕的東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肯定會有新的元素加入。只要這個戲需要我,我會永遠演到演不動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