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位元、速食而又可以迅速格式化的時代。而你,多久沒有用手寫一封信了?
而這齣很簡單,又很不簡單的戲,說的,是關於那個魚雁往返的輝煌年代,也是關於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牽絆與情感。
四年前的深冬,這齣戲,讓北京很多觀眾掉下眼淚。包括我。
這個劇本,配上陳建騏簡單的音樂,每次在深冬時分,都是宣洩情緒的好方法。
而這齣戲,在台上,卻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二燈二椅二人,頂多在北京演出時,為了煽情效果,我們手貼了一個在最終時,逼下無數眼淚的聖誕樹,其他的,沒有。
卻講述了兩個人,人生中跨越了四十多年的時光紀錄。
到現在,還有北京觀眾與劇場工作者時不時地就跟我提起這齣戲。

萬芳(也是這次的女主角)的一首歌【斷線】中有句歌詞:「寄出的信,是一張收不回的心情」,而【收信快樂】,便是講述這兩個人,不斷誠實地向對方投遞自己生命切片的過程。
這是劇本中的一段,我帶過的演員讀本時,每每念到這段,就掉淚不能自已:
「我們不應該通信了,這是個虛偽的過程…寫這封信的時候我不斷問自己,爲什麽我們可以通信這麽久,原因很簡單,我們都很寂寞。
你的寂寞來自你的生活根本不是你自己,你在過別人期望你應該成爲的樣子…你已經習慣了那種假象。我幫你聯繫了一條脆弱的綫,在真實的你和現在的你之間…
如果沒有我,你可能連孤單都找不到,因爲你變的沒有感覺,而我的孤單則是我以爲自己很真!身上像是長了千萬根刺,誰靠近一不小心就會被刺到,誰還敢靠近。只有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你不怕刺。」
李政國與陳淑芬在人生四十多年的時光裡互相通信,他們相互影响,相互牽盼,共同經歷人生的每個階段。
那是個書信往返的輝煌年代。
他們的信件如果沒有出現在《收信快樂》這齣戲裡,那麼,這個世界將永遠地殘酷地遺忘曾經活生生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人。
而這是當年北京觀眾看完演出後,在網路上留下的真實心情:
"其實,他們都很幸福,真的很幸福。畢竟,他們在生命中,找到這樣一個人,可以如此推心置腹,可以如此任性嬌蠻,可以如此長久的,相互見證彼此的生命。我想我沒那麽有福氣,生命對于我,是許多的片斷。在這些片斷的生命中,有不同的人來承擔收信人的角色,比如天真爛漫的兒童時代,有個女孩和我一起分擔過早來臨的死亡恐懼;從高三開始,有個男孩始終耐心傾聽,不論是高考壓力,愛情問題,還是旅游見聞,家庭瑣事。。。。。。甚至還從遠在萬裏外的南太平洋,給我一個春節問候電話(但他只是一味的聽,却很少向我說什麽)。至于現在,我會依靠一個電話號碼,分擔、分享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不過,更多的時候,在這些生命片斷中,我找不到收信人。所以才會有日記的習慣。不過這個習慣,也荒疏很久了。
沒有收信人,或許是因爲沒有造化,但更多時候,我想是因爲沒有坦白直面的勇氣,或是習慣了懶散麻木的生活。如果不够坦白、直面,我就無法看到我自己,說不出“愛”字,寫不出芬的那些信;如果習慣了懶散麻木的生活,我就看不到流浪的小水滴,感受不到生活中的詩意,寫不出國的那些信。
出了劇場,空氣是清冷的冬天味道,來的時候,司機師傅說,明天是會下雪的。一路步行,用那些小胡同,小四合院、小飯館,小酒吧,小便利店的人間烟火,舒緩我微微疼痛的心,讓自己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一碗餛飩侯的招牌鮮肉餛飩下肚,我已幾近完全恢復,打車上路,聽交通台那兩個活寶講無聊笑話和腦筋急轉彎,這下徹底回來了。
好吧,那就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吧,收不到信,也要快樂。 "
這次的演出版本,由原創編劇與導演單承矩親自下海,配上萬芳,說實話,絕對物超所值。真的。
【收信快樂】演出資訊:
團長/製作人:李建常
文字/導演:單承矩
演員︰萬芳 單承矩
舞台監督:陳智康
舞台設計:黎仕祺
音樂設計:陳建騏
燈光設計:李建常
服裝設計:陳柏維
平面攝影:Franco Wang
《收信快樂》這些年來的曾經
《收信快樂》首度公演
2001/12/20-12/31親愛的劇團 于台灣【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共11場。
演員:萬芳、夏靖庭。
《收信快樂》獲兩廳院十五週年慶「寶島地震帶實驗劇展」邀約
2002/11/7-11/10親愛的劇團 于台灣【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共6場。
演員:呂曼茵、劉亮佐。
《收信快樂》獲「2003年台港小劇場展演」邀約
2004/1親愛的劇團 于北京【北兵馬司劇場】演出,共6場。
演員:萬芳、夏靖庭。
演出資訊:
演出時間:2008/05/08(四)-2008/05/18(日)共十場。
演出地點: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中5館(台北市八德路一段一號)
演出票價:五百元。
(照片來源:劇照:李晏/田宇峰;人物照:劉振祥。)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