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真是一部台灣電影與台灣風土一脈相傳的好觀光片。(一看就是好侯孝賢的血緣啊。)
其實應該力推去內地播放的,保證內地同胞看了都會很想來台灣一遊,光是充斥片中的美麗海景就夠看的。(事實上我也是因為本週本來預定要去的花蓮行延期,才決定去電影看海景過乾癮><)

風景美麗,鏡頭細膩,加上笑容討喜又努力誠懇的男主角,還有清淡標準文藝風的配樂,看電影不是不舒服的,但是,但是,我卻看得很疏離清醒。

表演或許是一個問題。片中太多有名的客串大腕兒,表演之熟練,反而讓我很難有認同感。「這真是一個力求寫實的假裝真實的表演啊」,我這樣想著,於是,就沒被感動到了。

(關於表演的更多,可以看蔡伯的文章,畢竟他可是專業小劇場天王演員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aochang/3/1286901535/20070523200040/#centerFlag)

除了表演,劇情的刻意文藝腔也讓我有點"啊,怎麼又來這套"的感覺。
我尤其不喜歡,片尾很作做地,在海邊安排一個胡德夫演唱會,實在太做作了。
音樂是不是誠懇動人是一回事,但我實在不是太喜歡,文藝的有點故意了,對我來說。

跟北京朋友討論,朋友說,"那不就是Talk To Her里面采用的手法吗?"
我覺得這可是差遠了。《Talk to her》本來就安排角色愛看表演啊,但《練習曲》這片子從頭到尾就是大男生騎單車,跟聽演唱會有什麼關係,而且拍出來的聽眾又沒多少人,在海邊搭一個空蕩蕩的舞台,拍到的觀眾不到十個,非常明顯就是為電影而搭的嘛。可以再故意一點。

風景跟鏡頭我喜歡,但這故事實在刻意文藝得讓我難以忍受。

但在行銷上,不諱言是很成功的。
(雖然我實在很不喜歡這種本土意識高張,又打悲情製片動人牌的某部份宣傳方式。台灣的片子如果老是用這招來引誘觀眾,就永遠做不大,根本不會有完整的商業體系被培養出來啊。)

看看上片ㄧ個月,票房累積七百多萬,《六號出口》推了那麼久又號稱投資跟卡司那麼大,到現在也才兩百多萬,一句好slogan真的比百萬行銷重要很多啊。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算你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