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點暴飲暴食的感覺,沒辦法,半路出家的菜鳥得皮繃緊點。
單車上路、愛瘋狂(C.R.A.Z.Y.)、馬奎斯的三場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瑪麗皇后(Marie Antoinette)、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除夕前電影院瘋狂大車拼之後,這幾天一方面乏了,一方面想起家中還有滿坑谷的DVD未看,決心貫徹蓬頭垢面、專心消耗冰箱中妹妹留下的大量糧食、好好陪貓睡覺追殺的日子,於是。(有一點點可以想像影展評審的痛苦了,嘻嘻。)

這五部片子若以主題來想,前三者其實都是某種程度的公路電影,後兩者則是看女人/女孩的純真(起碼,我是這樣看到的)。

看《單車上路》是為了Casting做的功課,但我不是故意要毒舌造口業,我也還挺尊敬監製周美玲,但是《單車上路》,實在,呃,說是「台灣第一部的公路電影」(老實說我一點都不認為想出這樣的Slogan對電影賣座有多大幫助),但通篇下來,對於公路電影中那種失落-追尋-省悟-回歸的過程,描述得既模糊又自溺,演員把咬字含滷蛋當自然、結果讓人很提不起勁的演法更是"國片"常見的問題,張榕容刻意學之的加拿大女孩更是誇張過份得讓人失笑(枉費那張美麗的臉蛋呀),最後那個聽說花費百萬的空拍鏡頭,其實大可以簡單一點別動用直升機,省點錢做後製剪接跟調光……總之,是一部看完以後非常非常非常失落的片子,且不是那種因感動而失落,而是"啊?就這樣啊?"的失落。


(唉。我不知道,"國片"都像這樣拍(或是"一年之X"),老實說身為觀眾,我只會越來越疏離,論深刻不及環伺外國大片,論娛樂又連最基本的在地貼切之感都沒有,觀影成本與效益實在不成比例。)

《愛瘋狂》是好看且有娛樂性的片子,既講自我性向的認同,更講父子關係的拉扯,兩者互相對照拔河,男主角出生於聖誕節/具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的療癒能力/與吸毒的哥哥既親密又衝突的關係/最終放逐自己去耶路撒冷從瀕死經驗中省悟等等設計,還有那個愛極黑膠唱片的老爸,橋段設計都不落俗套,難怪去年台北電影節時頗有小小轟動。喔,貫穿全片Patsy Cline唱的點題曲「Crazy」也很好聽,昨天白天空檔才在聽《冥王星早餐》的原聲帶,讓我初二過得很七零年代。


這些好萊塢硬漢轉型自編自導自演的成績均有可觀,MIB的Tommy Lee Jones之《馬奎斯的三場葬禮》,講述一個非法越境工作的墨西哥籍工人馬奎斯,在德州牧場上不小心因誤會遭新來的邊境巡警槍殺,他的好友兼工頭(湯米所飾演)眼看警方草草結案,於是決心親自出馬,並且押著兇手把朋友的屍體送回家鄉安葬。

很難想像面無表情的湯米伯伯初次執導筒,就能如此舉重若輕地處理如此主線表面簡單,角色而是一面從幾個角色的倒敘,交錯描繪出槍殺案的真相,一面從不同層次進行多重對比,又講美墨邊界地理相連卻咫尺天涯的差異,也講歧視偏見與正義公理的對決,對生命和生活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幾個主要角色對情感的態度,甚至並不大男人,連兩個女性角色都有其細膩的觀察,雖然題材並不討喜,但是實在出乎意料的好看,難怪連毒舌麥可摩爾(那個拍紀錄片的大個兒)都為湯米伯伯抱不平咧。

(講到美墨問題,雖然個人觀賞上整體不是很喜歡《火線交錯》,但是其中那段墨西哥保母的,實在好看。)

(以上三片均為百視達劇院牌,嘻嘻。)

推薦指數:
《單車上路》:呃,別了,就算想看花東風光也請去租《盛夏光年》或是《奇蹟的夏天》。
《愛瘋狂》:有習慣看非院線大片的,值得租來看看。
《馬奎斯的三場葬禮》:大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