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距離世界盃三十二強的目標,不知道還有多遠,但是在花蓮的太平洋畔的美崙國中,早已有一個球隊,在山濱海邊,默默踢了十二年,對於他們來說,足球就是他們的世界,而他們的每場比賽,對於十餘歲的他們來說,都是他們的世界盃。

這群黝黑的足球小將,與奔走籌款、多年來都默默帶領著他們的主任、教練與導師,成為這陣子網路與新聞中最熱門的主角之一。

在Nike的出資下,資深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與他的學生張榮吉,在花蓮跟拍多月,拍出六段熱血有趣的短片,在Nike網站上引起熱烈點閱,也在新聞上引起廣泛報導,楊力州也因近距離觀察,看到天真單純的小朋友背後,各自「其實好像沒那麼輕鬆」的人生背負,因此決定將原本只有六段、每段五分鐘的短片,剪成八十分鐘左右的完整紀錄,然後與山水國際娛樂合作,把這段有笑有淚的故事推上院線,九月下旬上映,取名為【奇蹟的夏天】。

從廣告片、紀錄片,到轉拷貝上院線,楊力州跟足球小將一樣,也在紀錄片領域默默耕耘十二年之後,第一次被看見。

同樣的題材,卻能自由遊走於廣告片、紀錄片,甚至帶點劇情意味的院線紀實片,楊力州卻幸運地在這些有著截然不同需求的片型中,找到平衡點。

楊力州一開始並不知道原來幕後金主是何方神聖,一開始接到邀請時,有兩個原因讓他很心動,首先是因為聽說拍攝場景在花蓮,「在台北呆久了,會真的很希望能夠到一個『就算接到電話也無力解決的拍攝空間』工作」,在花蓮跟拍的誘惑,與聽說是與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的題材,加上足球隊的主題,讓楊力州一口答應,後來才發現原來是Nike的主意與資金,與大廠商的首次合作,從此展開。

「我們很幸運,因為一般的商業的計畫,業主會有很多要求,但是在這次的拍攝中,Nike幾乎沒給什麼限制」,也因如此,他們有很多機會去觀察,「放空自己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看見很多背後的東西。」楊力州說。

一開始面對鏡頭,小朋友的羞澀難免,但楊力州說,「當我們來到一個現場,被攝者的羞澀,不習慣,都是正常,甚至是正確的。」因此他們在花蓮住下,,從清晨六點小朋友在海邊跑步訓練開始,到晚上甚至半夜宿舍熄燈,楊力州與攝影兼導演張榮吉,與後期加入的劇照師顏良安,幾乎是7-11式的貼身跟拍,但也因此漸漸卸下小朋友的心防,在鏡頭前開始釋放出最自然的光芒。

「要懂得改變自己的位置。一開始小朋友看我們,就是台北來的、拍片的、大人的、不懂我們語言的、甚至不是阿美族的,所以都躲著鏡頭。」楊力州說,必須蹲下來,用他們的位置與立場去想,「位置改變了,高度改變了,他們的臉龐就燦爛起來了。」

因此他們開始跟著小朋友吃睡,陪著小朋友下棋,甚至讓小朋友取一堆亂七八糟、匪夷所思的綽號,譬如高高瘦瘦、總是拿著相機安靜站在小朋友身後的劇照師良安,被調皮搗蛋的大胖取了個「龍五」(賭神的保鏢)的綽號,而楊力州自己,也變成小朋友的超齡大哥哥,到畢業時,小朋友不僅在畢業紀念冊上留下一整頁的空間讓拍攝團隊簽名,畢業典禮上還把楊力州抱起來丟上丟下,這種全然接納的感動,讓楊力州有了新的想法,決心把這些記憶片段做成完整的紀錄。

「每個紀錄片導演在拍片時,都會有一些投射在裡邊,【奇蹟的夏天】則是我的國中生活,快四十歲了,我現在回看他們,突然發現我的回憶只有課本的白紙黑字!」成長在城市,楊力州從小面對的教育環境,智育就是唯一的評量標準,因此當年成績並不出色的他,現在想起來,簡直是一片空白。

「如果說,我思故我在,那國中三年,我當年沒有任何思考,所以等於我那時是不存在的,想起來很驚哪。」楊力州看著小朋友上課、翻翻小朋友看的書,看著小朋友吃飯打瞌睡的樣子,曬得黝黑的他們一個個表情如此鮮活,但楊力州卻突然驚覺,他完全記不起他國中的模樣。

而隨著拍攝的進行,與跟小朋友的日益貼近,楊力州越拍越開心,開心的原因是在拍攝過程中,他逐漸可以對他當年慘白的國中生涯,找到一些線索,「紀錄片是在創造記憶的一種片型,包括被攝者與攝影者的,在我們幫他們留下點什麼時,拍攝者是幸福的,是因為記起一些東西,讓自己的生命不會有完全記不起來的片刻。」

在拍攝過程中,楊力州也逐漸修正對於這群多為原住民、精力充沛小朋友的刻板印象,進而發現他們以及環境所遭遇的諸多問題。「紀錄片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我們其實跟所有的人一樣,帶著刻板印象過來參與,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刻板印象逐漸變得柔軟而易碎,必須得隨時去重塑對於這群人的認知。」

楊力州發現,其實台灣根本就沒有足球環境,也沒有對於小選手的完整培訓計劃,「台灣的運動選手中極高比例是原住民選手,他們的用途是為國爭光,但是在這之後有沒有人照顧他們呢?小朋友連比賽的營養品,與練習受傷掛急診的醫藥費,到現在還要主任自己去辛苦自籌,政策補助的方向也都只有點到為止,譬如只給基本的餐費,但是他們正值發育期,那一點點一天百餘塊的補助哪夠?」對照高層二○一八年要送台灣進三十二強的空幻豪語,台灣目前連一座標準的足球場都沒有(中山足球場從來只拿來辦野台開唱),小朋友的前途似乎變得模糊起來。楊力州更擔心若只拍他們運動的那面,會造成一種倒因為果、似是而非的認知,怕觀眾看了以後會更加深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會擔心桂冠跟枷鎖會不會變成同一件事哩,」楊力州說。

因此楊力州也拍他們念書念成趴趴熊的堅持,也拍他們收到情書時的竊喜,更拍他們背後或許是單親家庭、或許是家境富裕的背景,「不管是正面與負面,回歸到他們做為人,原本的樣子,」楊力州說,有時候拍著拍著,還是會對他們當下享受的快樂感到不安,「他們就這樣快樂的玩下去,以後怎麼辦?」

可是紀錄片工作者的責任,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讓問題被看見。拍著拍著,楊力州發現自己雖然沒有辦法提出更好的想法,卻有另外一番新的體悟,「小孩子除了享受快樂之外,還要承擔怎樣的東西呢?」而這群孩子,可以在發揮專長中享受快樂,這種快樂,是應該要被看見的。

楊力州回憶有次路過一所中學,看見校門口的匾額寫著「現在苦三年,未來快樂三十年」,讓他非常震撼,學校教育系統教的不是讓你發揮專長,而是要你去以硬塞不適合你的知識,以換取對於不確定未來的幸福感,「這真的很偏差。」楊力州說,美崙國中的這群小朋友,或許是台灣的下一個紅葉,而當今天我們與王建民榮耀共享時,卻不知道王建民是怎麼長大的,因此,在資源分配不均的現下,排除萬難,讓這群孩子的現況與問題被看見,就是楊力州的最終目的。

趕搭今年世界盃足球熱,不僅原始為了Nike拍攝的六段短片,已被Nike配上英文字幕,送到紐約總部,有望成為全亞洲甚至全球的代言人,在九月夏末,楊力州與拍攝團隊,以及無所不能、長片短片記錄片劇情片都推上院線的山水國際娛樂,更將把【奇蹟的夏天】帶上銀幕,一千個日子,十七雙鞋的努力與辛苦,就要被看見,而被看見之後,能不能幫助他們,在之後的路走得更順利,等待觀眾與閱聽者,一起成就。

(原文為邀稿,絕大部分將登載於【聯合文學】。)
(圖片攝影為顏良安,山水國際娛樂版權所有。)
(批ㄟ斯:【奇蹟的夏天】海報由聶永真設計,近日將熱騰騰美滋滋出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