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有很多我在攝影大哥拍照時手癢側照的照片。簡直是寫真集。)
(誰叫她是我喜歡的那種搞笑美女呢。還是學姊。世界太小。)
她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是那種,訪問她比看電影還開心、會格格格格(她)哇哈哈哈(我)笑聲不斷的那種導演。

就如我文章中寫的,在這個圈子,熬不到十年就當到商業片導演(還有上商周封面喔耶耶耶),算是幸運的,但是,如果回過頭看李芸嬋台大動物所碩士的學歷,再聽她談她從兩萬元助理做起、去找鬧鬼場景與跟狗擠的開始,就會知道,我們這些五年級六年級的傢伙絕對不是草莓族,為了夢,我們也是可以放棄很多的。

真也因為她夠樂觀。

寫完交稿時,主管曾經質疑我,會有人這麼樂觀這麼開朗嗎?

讓我想到最近看的一部紀錄片,楊力洲的《過境》(這也是一部值得大書的片子,另文再敘),現在長髮飄飄的李芸嬋,在影像中削著小男生頭,那時的她,是《雙瞳》的場記。

如果照傳說中還有紀錄片的角度,《雙瞳》是一部恐怖煩(對,這個煩)複得要死的拍攝過程,還加上不同國籍工作人的角力,擔任這種亂七八糟的商業拍攝的場記,照理來說,應該會累垮加上臭臉,可是影像中的李芸嬋,卻是即使再累,導演都叫她去休息了,她還忙著在片中場景的石獅與自己臉上貼黑色膠袋,學著小丸子的冒黑線搞笑,或是在吃宵夜的空檔,用動物學的專業知識,講調侃澳洲肉腳特技的冷笑話。

她真的很樂觀很可愛。

連參加釜山影展還有金馬獎的禮服,都是她自己作的,看著她拉著白色的蓬蓬裙,跟我說那成本不到新台幣一千塊,不是蓋的,我真的突然覺得台灣電影還是有希望的。有這些神經兮兮卻又有創意到不行的導演兒們。


她的首部長片《人魚朵朵》下週上映,請大家多多支持。

~~~~~~~~~~~~~~~~~~~~~~~~~~~~~~~~~~~
(又是經過二修之後的最後登出版本。商周版權所有。)

寧捨動物系碩士光環  從買便當等打雜開始練功
從養DNA到養電影夢  新銳女導演李芸嬋九年磨一功



一個愛買鞋子的女孩子,受傷坐輪椅後不能穿鞋,終於發現發現幸福的可貴。這是二○○五年得到金馬獎最佳美術指導獎的「人魚朵朵」電影。還沒上片,就成為韓國釜山影展新潮流單元唯一台灣代表(新潮流單位是獎勵亞洲新銳導演的單元。李是台灣代表)也是三十四歲新銳導演李芸嬋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電影圈,李芸嬋從助理、場記,九年就爬到商業長片導演位子,外人眼中已算是幸運兒。李芸嬋,台大動物系碩士,主修遺傳工程,曾為了電影放棄生物科技公司月薪六、七萬元的實驗室工程師職位。但為了一圓拍電影的夢想,她卻從一個月兩萬元,騎機車替人買便當的助理做起。

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是海洋大學教授的李芸嬋,從從北一女資優班,一路保送台大動物系與考上研究所。本來,她的世界單純到只有數理,直到高二時,她被指派去中研院參加資優生的培訓計畫,才開始探索數理以外的天地,這一探索,夢想也開始萌芽。

從小在科展拿獎拿慣的她,第一次嘗到被人看做怪胎的滋味。﹁那些人的左右腦都很發達,他們會一邊搖著試管一邊問我,妳知道志文出版社嗎?妳看過﹁發條橘子﹂嗎?我生平第一次被問倒!﹂李芸嬋不服氣地回憶。

﹁他們帶我去看發條橘子等等的電影,看了以後,哇,我才發現這個世界原來還有不美好還有暴力,還有很多比我的優等成績更血淋淋的事情,我就開始想,這或許才是真正的人生吧?﹂於是,李芸嬋開始下課後跟著同學看電影,因為零用錢有限,她們只能到當時盛行的MTV去看,為了攢出看電影的錢,三人中午合吃一份便當,下課後搭公車跑到南京東路看片,看完後再從南京東路走回公館的家,走得太累,三人還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夜幕中昏暗的新公園︵現在的二二八公園︶駐足喘息,就這樣,李芸嬋高二看了一百部電影,也把成績看到吊車尾。

﹁原本我只想,如果能在某一部電影的最後,能看到被打出﹃茶水-李芸嬋﹄,就覺得此生無憾。﹂李芸嬋作夢的起點很單純也很傻氣,對一個從小單純的乖乖牌來說,銀幕中有著陰影、有著不完美的世界,反而提醒了她,這才是真實的人生,不是只有理工科要求絕對精確的數據,才是人生的唯一,因此,李芸嬋的電影夢,悄悄生根。

李芸嬋因為中研院計劃表現優異,照樣保送臺大動物系還拿獎學金,也順利地考上台大動物研究所。

蹲在實驗室養幹細胞、抽DNA的兩年中,李芸嬋發現,自己實在不適合一個人關在斗室面對試管與數據,每當等待實驗結果時,過往看過的電影畫面就會一幕幕浮出,提醒她反省人生除了數據,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到後來覺得自己快得幽閉恐懼症的李芸嬋,終於決定畢業以後,還是想要一圓﹁自己的名字被打在電影最後工作人員名單的茶水小妹﹂的夢想,因此,完全沒有相關經驗與人脈的她,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去買份報紙開始看分類廣告。

李芸嬋的大學同學邱瑞珍,掐指算著她們班四十人中,二十個人現在拿到博士學位,其餘的就在生物科技公司等相關領域上班,只有李芸嬋一人獨樹一格,對於她這樣的轉變,說同學們都感覺驚喜而不驚訝,因為李芸嬋在大學時代,就是實驗作得最快,但同時也玩得最瘋的,又爬山又跳舞,也言必稱電影的有趣,﹁其實對於我們這個沒有集體夢想的六年級世代來說,看到有夢的同儕,不會覺得她神經病,反而會很羨慕她哩。﹂邱瑞珍說。

透過這樣的方式,李芸嬋給自己找的第一份﹁電影相關工作﹂,竟然是電視劇﹁台灣靈異事件﹂的助理,一開始是要跑到報導案例的發生地點,找當地相關可能被託夢或是﹁見鬼﹂的相關人等做訪問,後來改成去協助找拍攝場景,常常開拍前一天晚上都還找不到場景,半夜三更得騎著摩托車在深山中繞小路去挨家挨戶問,就這樣,李芸嬋開始了一天工作十六小時、每週工作七天的日子,沒有加班費沒有補貼,月薪只有兩萬多元,﹁我就睡在老闆女兒房間,輪著她白天出門工作的空檔睡,還得跟老闆家的狗一起擠哩。﹂李芸嬋大笑回憶。

為了想拍電影,李芸嬋逢人就說想要參加正式電影拍攝工作,一九九五年終於有人介紹她參加萬仁導演的﹁超級市民﹂劇組,這開啟了李芸嬋正式的電影之路,之後,她陸續歷經了服裝助理、場記、製作助理、導演助理、副導演等多項工作歷練,對於複雜的電影工作也開始有概略的架構與概念。

從小家境優渥、一路順遂,還頂著最高學府的學歷,為了夢想,竟可以彎腰做低薪、低成就感的工作。﹁當小助理與養桃莉羊,誰規定哪個比較高尚?做那些事情,累在所難免,因為就像我在電影中看到人生的無限可能一樣,我也要證明高學歷一樣可以做被無理要求的事情,而且我知道只有通過這些,我才能在一切結束後,看見我自己的名字在銀幕上發光。﹂她說。

身為長女,又是高材生,父母對她選擇的路難道不會疑慮嗎?﹁我爸因為大學教授,所以反而蠻開明的,他對我說,就算當到教授,也不保證人生沒有缺憾,妳有機會做妳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倒是媽媽,曾經為了跳脫常軌的李芸嬋大傷腦筋,還特別去買了匹馬代表李芸嬋,放在電視機旁,用木框框起來,說﹁這樣才能框住妳。﹂,但在李芸嬋這兩年小有成績後,媽媽也開始接受她的選擇,還把木框拿掉,說,﹁那妳就跑出去吧,跑得越遠越好,被越多人看見越好。﹂

二○○○年起,李芸嬋開始動筆寫劇本,在片廠熬夜回來,一有靈感或是想到好句子,李芸嬋就算幾十小時沒睡,也要記下來才肯闔眼,最後又花了幾個月時間,把所有零落的斷簡殘篇重新修整,前後花了快兩年的時間,才寫完,但陸陸續續寫出來的四個劇本,卻在兩年間未獲得任何輔導金等補助開拍,導演彭文淳評論,﹁想像力有餘,但執行力不足。…手法稚拙,但仍願意給「異想」高分。讓﹂李芸嬋一度甚為沮喪,覺得自己兩年的心血竟然如此輕易地就被否定。

受過理工訓練的李芸嬋決定拿出做實驗的精神,﹁那我就要反覆修到你們滿意為止。﹂,一邊繼續在別的劇組中工作賺錢,天天翻報紙找徵文比賽寫東西攢獎金,一邊開始無論是公視的人生劇展、新聞局輔導金、短片輔導等,她有機會就投,﹁人魚朵朵﹂、﹁神奇洗衣機﹂、﹁極限燙衣板﹂、用生物知識背景寫出的﹁基因決定我愛你﹂四個劇本在三年多中輪番投案,也讓她在重複修改中,將劇本改得更加完整。

終於在二○○三年,李芸嬋的﹁神奇洗衣機﹂獲得輔導金的補助開拍,證明了李芸嬋在多年歷練後,已有完整的導演統籌能力,雖是十九分鐘的短片,卻讓之前在各部門輪流歷練過的她,終於證明她即使在有限的條件下,仍有統籌技術部門的能力,美術及服裝預算就只有四萬元,片中女主角的家,屋頂是用路邊垃圾堆撿來的壁紙樣本貼的,地毯是用十元商店的十元腳踏壂拼起來的,連戲服都是把蚊帳拿去染色做出來的。

也因為這部作品,讓李芸嬋被看見,讓李芸嬋的﹁人魚朵朵﹂更一舉拿到影帝劉德華的五百萬投資,從本來的短片構想擴張為長片,也讓李芸嬋晉身為頗受重視的新銳導演。

理工背景之於李芸嬋的訓練,講求精確與對事先規劃的耐煩,讓她之後在自己擔任導演時,能更清楚知道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也讓她寧可在事前花上三天三夜把所有的環節按表對照清楚,正式開拍時,就一切按表操課,免去拍片最忌、也對預算最傷的拖戲狀況,﹁人魚朵朵﹂拍了二十一天就殺青,﹁我們還常常提早收工呢。﹂製片葉育萍說。

但是李芸嬋的作品風格,卻與她在做事前規劃的邏輯嚴整大相逕庭,天真、奇幻又帶有一點狂想,卻都是從生活中出發,例如談洗衣店的奇遇、女孩子愛買鞋背後對於幸福生活的投射等,電影對她來說,永遠像她當年在﹁發條橘子﹂等片子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種看見人生的另外一種角度,但生性樂觀的她,卻寧可選擇樂觀光明的方向去述說,﹁我從電影中看見不同的人生,因此我也想讓我的觀眾看見,就算境遇上上下下,人生還是有好笑有值得開心的一面﹂,至於達成夢想的辛苦與磨練,﹁就留給我的黑眼圈,自己看見就好啦!﹂








~~~~~~~~~~~~~~~~~~~~~~~~~~~~~~~~~

附註:李芸嬋《雙瞳》場記摘錄:(欲看更爆笑動容完整版請跟我私下索取)

……當然可以。許多片子都是這樣的。這個場記在打板的同時要按碼錶,打完板要趕快跑出鏡,或者躲在事先看準攝影機拍不到的縫中。場記沒有椅子,女生可能不能坐箱子,但得寫好複雜的場記表,在劇本上做記號。要通報服裝組連戲的衣服鞋子,正確的眼影顏色,至於珍珠耳環是大顆的還是小顆的已經沒人記得。攝影組要你找出三天前拍這場戲的側錄帶以確定太陽光的角度,導演要你保管好他的對講機,道具問你牆上的時鐘要撥到幾點,演員要知道剛才拍long shot時他講完那句話喝水,我怎麼知道你什麼時候喝水,我打完板就躲起來了,能聽到你台詞沒講錯就了不起了。場記是人不是神,我也不想手忙腳亂,我也很想從容優雅。好啦,搞不清楚啦,你咬我吧。算了,反正觀眾也看不出來,反正我們一場戲都是一鏡到底,下個take完全不一樣也沒關係,反正也沒劇本,誰知道怎麼連戲,反正每個組都是人力不足,大家就多幫忙,反正已經每天十八小時連續工作二十八天了,電影還不是一樣拍完一樣得獎。場記也一樣是最不重要的職位,領最少的酬勞,每天手忙腳亂。 …….

……雙瞳開拍前二周,劇本定稿,工作人員拿到最新影本,可能是導演組比較有閒情意致,每個人都編輯了自己的劇本,設計封面,用覺得順手的方式裝訂。策劃小魏用二孔夾把劇本和重要的分鏡表合而為一,導演在看到了助導A5 size的口袋版後也如法炮製。
我的劇本精心設計如下:
‧B5 size。太大本每天抱著會很重,字太小會看不到。
‧彩色版。每段連戲的場次,為同樣顏色,和前後段為不同顏色。在拍片現場要確認這個場次的前後,是否有已經拍過要連戲的部分,看色塊就可以一目瞭然。
‧右邊界五公分。主要用來記錄演員的服裝,和連戲照片相互為用。例如黃火土在S48的服裝,我是這樣記的:Gr圓領短T前扣下二,Bu衫有扣有蓋全不扣,Gr休閒P前二口袋綁,皮拖BK,腰包無名片,右手紗布,左手watch & ring。翻譯過來就是:內著灰色圓領T恤,T恤前面的扣子扣下面二顆;外著藍色襯衫,襯衫口袋是有蓋子並且扣上的,但襯衫正面則全都不扣,要注意黃火土共有兩件藍襯衫,另一件口袋沒有蓋子;灰色休閒褲前面有兩個大口袋,褲頭是綁帶子的;穿惟一的那雙黑色皮拖鞋;戴惟一的那個腰包但不掛識別證;右手一定要記得纏紗布;左手依照慣例戴手錶和結婚戒指,尤其在演員去上廁所洗手洗臉後,要特別注意這些配件有沒有被拿下來忘了戴回去。
‧紅色小重點。例如(車窗破)(受傷流血)這類在劇本中只會提到一次的事件,卻會影響到後面的場次,一定要事先標示在各場次,否則如果先拍後面場次,很容易就忘了做傷,或是忘了搖下車窗,在現場不會有人頭腦清楚的,等拍完回家就會欲哭無淚。
‧透明塑膠夾頁的封面及封底。可以放每天的通告單。
‧白紙頁。總是有更多的東西要記的。
‧順場表,特效表。各類要隨時查閱的表格也裝訂在一起,工作時才不會丟三落四。
最後再拿到影印店去做塑膠圈圈的裝訂。這就是跟了我一整部戲的劇本。所有拍戲時的細節,一半記在場記表上,另一半就記在劇本裏。本在人在,本亡人亡。…..

……. 當然,《雙瞳》的狀況有一點不同。這次我希望可以使用拍立得照片,卻遭受眾人遊說要我用數位相機,好像我是一個不願跟上時代進步的老太婆。數位相機的螢幕太小你們說可以接電腦,同時要提供照片給道具和髮型就再加一台印表機,電工叔叔請先拉一條110V的電給場記急用。我身上已經帶了中英文劇本、當天劇本備份、導演個人劇本、拍攝序場記表500頁、順場場記表500頁、空白場記表、分鏡圖和影本、每日工作報表、DV、導演的Finder、碼錶手電筒電算機全套文具、Gore-tex雨衣褲、水瓶零食、私人折疊椅,每天出門都拖個登機箱,有那個工作人員笑我像是要去當空姐,我就笑他們沒想像力,拉個箱子就一定是要去做飛機?如果再多一台電腦,我想該去請個場記助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