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啦我就是偏心張小滷。

雖然三個傢伙我都愛,但是我就是會忍不住地回家第一個先找她,然後拿起照相機就只對著她。

第一次在四平街的 小麵 攤看到她時,破舊鐵籠中侷促地擠著幾隻小毛頭,彼時她的眼睛還沒那麼澄澄地黃,但是舌頭已經粉紅色得超可愛。


不帶任何感官誘惑的,天使般地可愛。


所以,不管。對啦我就是偏愛她。






















江國香織的新書《十年後,愛得閃閃發亮》中,有一篇《災難的始末》,寫到女主角也有隻黑毛金眸的美貓,名喚威士忌,嘿,真巧,跟我家張小滷的本名碧滷(
Beer)有互相呼應之妙呢。

黑毛金眸的貓咪大抵都有種如酒的魅惑力吧。


連人家訪問我,我都忙不迭地要把我的美貓推銷出去。

我敢說,張小滷絕對是黑貓界的絕色啊。


(以下偷借默默寫我的訪問稿來證明我有多愛她。)
劉毓雯  兩岸之間

/ 庾秋敏 攝影 / 徐松


劉毓雯,一個小小的台灣女孩,近幾年一直奔走於台灣和內地,從事戲劇交流的工作。
2003年,在她的奔走協調下,北京北兵馬司劇場成功舉行了「首屆京港台戲劇展演」,之後,她又策劃了2005年「青島·台北小劇場展演」、2007年「首屆華人城市青年戲劇節」和2008年「兩岸青年戲劇季」。如今的她早已是名副其實的「兩岸大使」,每一年的藝文盛事,都缺不得她。


乖小孩劉小令


台大經濟系畢業,念書時一直是優等生,小時候參加合唱團,彈鋼琴彈到讀大學,一路都是順順當當地成長起來——劉毓雯稱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是好小孩。中學時即使玩得特別瘋,樂隊、辯論社、合唱團……全部參加,但總是一個不小心還是考全校第一(冤枉啊大人,沒有"總是")。母親是國中國文老師、父親是生意人(二人同是大學哲學系同學),劉毓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少女時期便愛讀張蕙菁、朱天心、安潔拉卡特、宮部美幸、江國香織的文學書籍。(這點有點誤植,記者問我看什麼書,我說了以後,就變成"從以前愛看到現在",冤枉啊大人,我沒那麼有氣質。)

在戲劇圈,比「劉毓雯」更出名的名字是「劉小令」,幾乎周圍所有的朋友都是這麽稱呼她。「劉小令」卻不是小名。高中時和同學一起排練話劇,惡搞金庸小說,班上有三個喜歡令狐沖的女孩,因她年齡和個子都最小,因此得名「小令」(其他兩位叫中令和大令),這一叫就是十來年,而當初實在未想到自己會踏進戲劇行業,並幹得激情洋溢。

大學畢業後在台北做一份工,台灣頂尖電子專業報的IT研究員。2000年,工作遇到瓶頸,壓力大亦沒有熱情,於是跑去一個叫「劇樂部」的小劇團上表演課,研習劇場理論。開始喜歡沒多久,就被公司派到北京長期駐紮。「那感覺如同剛熱戀就被拆散兩地隔開一般」,她說。在北京,因爲興趣愛好,很快就和內地的文藝青年打成一片,03年開始業餘做戲,和王曉鑫一起做了《李爾多米諾》,04年辭掉原來的工作,正式投身戲劇行業,介紹台灣的劇展進內地。而衆所周知的,做小劇場實在沒什麽「錢圖」,2004年她辭職回台灣,那時合作的導演又不管她死活,爲了賺錢,小令去上利菁的綜藝節目「麻辣天后宮」,賺取通告費。「你知道主題是什麼嗎?」「有胸也有腦——高學歷波霸!」說到此時,她自己也哈哈大笑起來,真是很有膽量自嘲的。

貓是生活的靈魂


劉小令的生活幾乎和貓咪密不可分。在台北,她養了三隻貓,北京也有一隻,她經常驕傲地說,「我的貓正因爲是我養的才都是正妹呢」。問她這些美貓都是從哪來的,她自己也覺得奇怪,都是撿的,大約就是緣分吧。每天回家都很忙,但她要同她們說很多話,給她們唱歌,被她們欺負,自己沒錢也要先買貓食。一說到貓咪,小令就變得好興奮,直言哪天「從良」了就去當貓咪保姆(她總是笑稱退出戲劇圈爲「從良」)。她對貓的感情絕不亞于朱天心寫《獵人們》那般情愫,而且每次看這部寫貓的書,她都要感動得落淚。她叫自己的貓,也是連名帶姓地叫,黑色的是張碧滷,小的花的是詹媽魯,老花的劉藍眼如今已經
12歲了,北京的那只白色大獅子貓則是劉溜溜。


張碧滷是人氣王,朋友們都說小滷長得就像宮崎駿卡通中走出來似的。她提起愛貓便得意洋洋起來:「小滷不僅可愛而且特別有靈氣!」比如有一陣子,小滷總愛趴在封面是黑色的披頭四傳記上邊。有次她要去北京,朋友來幫她收拾行李,把衣服疊好,大家就把行李箱開著看電視,看一看,便發現小滷鬼鬼祟祟摸到行李廂邊,蹭。他們不動聲色看它要幹嘛,結果很好笑,它把衣服一件一件偷偷推倒,推到最上邊是件黑色衣服之後,它就跳上去在上邊打滾,找跟自己顏色一樣的,她和朋友則在一旁看著那憨態可掬的樣子都哈哈大笑。她說自己還帶小滷去上過《誠品好讀》,只是去拍照時,小滷特別害羞,繞著攝影棚躲,最後照出來的都是貓屁股。







编号猫咪
2的圖說——小令:「小滷跟三聯合照的照片特可愛吧?整個就是文青貓,趴披頭四,聞《三聯》。」


而她的的劉藍眼則兇得狠,最彪悍的事迹是——她還跟紀蔚然大編劇對峙過!有一次,紀蔚然在她家講課,坐在沙發上,劉藍眼跳上來,在他旁邊趴下,紀編劇便轉頭把手按在劉藍眼頭上,它則把頭擡起來瞪他,毫不退讓,兩個「老不休」就這樣對峙三分鐘,誰都不想先認輸,最後把大家笑都得前仰後合。




北京台北雙城記

來北京8年,對北京比當地人還熟悉。小令現在對北京和台北的感覺很矛盾,她說:「在台北呆久了,就煩,覺得膩;在北京呆長了也煩,覺得浮躁,但是兩邊都割捨不下。」她人生最好的年歲在北京,在北京做的也都是以前當乖小孩時沒做過的事情,這抑或是晚來的青春期叛逆吧。她說自己喜歡北京的「粗魯」,因爲這種「粗魯」是新的文化可能發生的地方。這些年來,她已經很習慣「移動」,比如去花蓮做一個紀錄片的文案案子,一個禮拜,背一個大包就能走了。她的工作夥伴影影則笑稱她是「垃圾婆」,永遠背著一個大包,扔下就能幹其他事。

說起爲什麽要做策展人,起初的初衷很簡單,只是想讓北京的朋友看看,台灣的小劇場到底什麽樣。但憑藉著對劇場的愛,一做就是好幾年,聲勢越發的浩蕩,影響力也遍及得更廣。雖然總是口口聲聲說著今後「從良」後的打算,但她的內心與行動還是無比眷戀舞台這塊淨土。除了策展,將台灣小劇場文化帶來內地之外,她也發動起全身的才華細胞,參與到編、導、演、文字、音效等全方面的職務上來。
2003年,她導演的了第一部戲, 金士傑 老師的劇本《明天我們空中再見》,引發起熱烈的台灣情感劇話題。而從這些戲劇前輩們身上學到的經驗,也讓她日臻成熟起來,對於這第一部處女作,小令說,至今都還算很滿意的。


對待工作與生活,小令總是好強卻又秉持著自嘲的心態,看到她的自我介紹就引得人經不住莞爾——來往兩岸之上,史上最強年輕貌美療癒系歐巴。除了戲劇方面的工作外,今年開始,她也試著創作自己的兩部書,《歐巴正傳》和《
100個北漂生活》,前者毫不介意地拿自己搞怪、開涮,用真誠與智慧娛樂大衆,後者則用她的視角展現北京的「粗魯」與溫情。堅持著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即使旅途上有些奔波勞頓,她也覺得是很幸福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