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導演助理/音控:丁雨

我在咖啡館嘈雜的環境裏開始想,為什麼收信快樂?

陳淑芬一度說,這是一個虛偽的過程,我們通信是因為我們寂寞。

我想人在痛苦的時候會看得很深刻,可是看到了並不意味著解脫。我不認為李政國堅持不懈的三十二封信是打動陳淑芬的主要原因,這也許這算是一個外因,但也許內在於陳的內心,她即使看清楚了寂寞張牙舞爪的面目,即使想要擺脫那一層虛偽,給寂寞以顏色,她依然無法逃脫自己內心的渴求。寂寞依然佔據了她的心,李政國的信不再是一種期待和一種撫慰,分明變成了一次又一次地敲打著她的寂寞的鬧鐘,提醒著她的寂寞,收信無法再成為一種快意,而成為分明而持續不斷的折磨。

她可能曾以為,指出了自己滿身的刺,指出了這個fucking world種種真相,就可以獲得某種了悟,進而獲得解脫,但是,一個塵世的人,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到死也不能甘心“什麼都不去擁有”的人,怎麼可能僅僅因為某種了悟而就逃脫了寂寞呢?陳淑芬的痛苦是強烈的,直觀的,她死亡前無可自拔的悲哀,只是因為她掙紮最烈,勒在脖頸上人性本身的項圈便勒得越緊,直到窒息,直到喪失希望,所謂人類思考上帝發笑,人類掙紮,上帝同樣發笑,奧維爾在《動物莊園》裏的政治諷刺,超脫於時代來看,不過告訴我們說,掙紮吧,可悲的生物們,一切都是換湯不換藥。而更理想化的描述,在實踐的過程中,卻無一不是變成了更無恥的謊言罷了。

中國往復迴圈的農民戰爭用血來證明瞭這一切。她忍不住了,我們終於也有忍不住的一天,只要經歷痛苦,自以為看清一些什麼太容易了,我們也許是種都不斷地陷入到一個追求結果的陷阱之中,然而結果從未存在過,人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人不相信自己是一個悲劇,這是人最大的悲劇。陳淑芬陷入了這個悲劇,她在那封信裏以為,指出這些,或許就是一種瞭解,指出了虛偽,那便要破除虛偽,但什麼是虛偽呢?

感情無法被證明,一件虛無縹緲的事情,它只能和神一樣被信仰而不是被證明,任何物質的語言的行為的,都可以看作是生活中戲劇的一部分,所謂假像才夠假,你不相信假像,不是因為它是假像,而是因為你不相信,在那一種情形裏你無法相信它,而如果你相信,那一切也便是真實的了,即使它真的是假的,如果不戳穿,你也可以從中獲得生活的慰藉和歡欣。

為什麼要驚醒夢中人呢?我們為什麼要醒呢?人無法獲得滿足,人會從物質的幸福中捕捉到空虛感的,人會為此而糾結,為什麼我獲得了一切卻依然不幸福呢?為什麼別人似乎沒有獲得一切但看起來比我幸福呢?原因我們或許很容易想到,但我們依然生生不息地陷入到那一個困惑和迷惘的痛苦中去。讓人長長記性實在是太難了。

但是我們如基督徒願意相信上帝無處不在一樣,我們都願意相信感情在,我們願意相信人和人之間不僅僅是互相利用,不僅僅是法律規定的冷冰冰的義務和權利。這是為什麼?並不完全是我們自己在欺騙自己——我們的內心經驗到感情的痛,經驗到感情的喜悅。我們的表像或許是變幻的,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挫折的增多,隨著面部表皮的不斷脆弱,我們傾向於隱藏起真實的自己;可是細節無法被忽略。

我們並不是欺騙的慣犯,我們大多數對於捉迷藏並不嫺熟,現代世界越來越快的步伐,我們無法不“器”化,我們已經無法成為孔子心所嚮往“君子”,但我們畢竟不是工具,我們是人,我們集中精力折騰世界的時候,會感到疲累,會懷疑意義,會需要一個藉口,需要一個出口,需要一個過程,來告訴那些並不相干的人們,我們有一個自己的世界,我們並非展示給上帝的那些卑微的情感,是需要人理解的,儘管從不曾有人真正理解我們——有的只是似是而非的理解,和在表達範疇之內的理解。

我們螻蟻一樣的,無法改變世界,無法對世界舉足輕重,但是我們對自己的世界卻無法釋懷,心靈中每一分敏感的觸角卻無法離開感情的氧氣而存活。我們我們只是怕失去感情,失去人性裏也許最細微但卻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失去了感情,我們不知道拿什麼來與其他動物區分,來與機器區分。一切的一切,我們只不過在創造一個過程,走出一段軌跡,這一切對上帝對世界根本無足輕重,但是對於我們自己卻舉足輕重,人類的珍貴,只屬於人類自己,不要放肆談什麼宇宙的意義,而每一個個體的珍貴才組成了地球這個蜂巢的嗡嗡的奏鳴之樂。

所以我們收信快樂。快樂存在於“收”那麼一個動作之中,而在“收”的背後,隱藏著“寄”出的期待。在兩個動作的平衡裏,陳淑芬才能夠獲得了快樂。這確實是一個虛偽的過程,收與寄,沒有了這個過程,世界會有什麼改變嗎?人生會有什麼改變嗎?不會,“世界沒有我不行”那只是我們幼稚的錯覺,“世界沒有我還真的沒什麼不行”,那是失去“我”之後才發現的真相。可是我需要你,一個無足輕重的人需要看似無足輕重的你,對於我而言,你是重要的,對於你而言,我也一樣,我們壓在天平的兩端,天平依然如從前一樣平衡,可是我們知道對方的意義——你在我的平衡之中,從前的那個沒有我們的平衡,與我有什麼相干?

請相信你對我是重要的吧,親愛的。我知道,信也是一種表演,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一切的表達什麼的東西——物質的或許言語的或許文字的或者其他什麼的,都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可是我們都相信——願意相信,感情是真的,因為它在,我們才是生物,因為它濃烈,我們才是人。

因為你在,我的世界才獲得色彩,我才緩解了寂寞,我才能暫時地忘記孤單。不要說它是一個虛偽的過程,你戳穿一場表演,那太容易不過,可是你戳穿了表演背後的那顆心,它會受傷,很多很多的血,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緩緩地流淌,我找不到一個創可貼,來聚集血小板,來讓它痊癒。我在對你表白著我的一切,我知道你似懂非懂,其實你知道我也似懂非懂,我知道你是不甘心了,可是這又如何呢?可憐的我們,上帝的棄兒,世紀的孤兒,我們又能夠怎麼樣呢?我們只好把心靠在一起,用心來眺望,用信來交換,熬過漫漫的寒冬,熬過漫漫的旅程,我們還能夠怎樣呢?你還要我怎樣呢?我是真的相信著,你我是彼此的依靠與扶持啊——不管你我分別有多遠,不管一切怎樣的變遷。虛偽,那已經屬於全部的人生了——那只是屬於上帝的創造,在他眼裏,我們或許只是陶俑一般的遊戲。可是,在這“虛偽”之中,是我們用一封一封的信創造了人生的真啊,親愛的,信是虛偽的,可對你,心卻永遠是真的,收到的信,都是假的,因為它們從來都不是信,是我一顆一顆鮮紅跳動著的心……

親愛的,請收信快樂……

親愛的,請收心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