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導演們(有兩個)在中戲唸研究所時的作品,但是整體的節奏與劇本的適度改編(localized),卻讓我大出意外。 

導演叫作周申、劉露,中戲情侶檔,女孩兒劉露長得甜美圓潤,看來就是上海人的精明幹練,才剛在上海做完他們的創業作《如果我不是我》回來。聽說有損益平衡。  

 

介紹是這樣的: 

劉 露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0級本科畢業,現為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6級碩士研究生。曾任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編導,現為北京寶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總監,斯立戲劇工作室編劇、導演。她的導演作品有:《如果我不是我》、《禿頭歌女》、《三姊妹》、《從清晨到午夜》、《去年夏天在秋裏姆斯克》、音樂劇《老婦還鄉》、《棋局》。她曾主演過話劇:《從清晨到午夜》、《去年夏天在秋裏姆斯克》。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本科、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研究生,現任北京寶路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創作總監,斯立戲劇工作室編劇、導演。他的導演作品有:《如果我不是我》、《禿頭歌女》、《浪漫夜晚》、《姊妹》、 朱麗 小姐》、《心心相印》、《一床二主》、《蠢貨》《窗戶朝著田野的房子》、《生活秀》、《從清晨到午夜》、《去年夏天在秋裏姆斯克》、音樂劇《老婦還鄉》、《勒魯老爹的遺囑》、《卡農》。他曾主演話劇:《生活秀》、《從清晨到午夜》、《去年夏天在秋裏姆斯克》、《卡農》。
 

兩人已經創業了,台灣同樣年紀的小朋友呆在劇場的話可能比較難。創劇團跟創公司還是不一樣。插播一下,中國登記所謂的文化傳播公司,資本額人民幣十萬塊起跳,不高。 

好,講回作品,尤涅斯科的作品不是個好吃的果子,鬆一點則流於無聊,緊一點則流於瘋癲,以前看過劇場組合的《兩條老柴玩遊戲》(改編自《椅子》),詹瑞文加甄詠蓓的組合,與曾文通的舞臺設計,讓那個演出成為目前我心目中亞洲演出的前十名,好些年不受威脅。  

 

而這次的《禿頭歌女》雖然在舞臺上,因陋就簡地只從演員們家中七七八八地搬了沙發等簡單的桌椅,但整體表演,在史坦尼體系下教出來的學生算是成功,節奏,文本調整都算不錯,走位設計也很對稱而精密(甚至有點過於對稱),裡邊很多元素與口語都用上了北京或是中國的生活元素,例如讓主角 史密斯 太太看韓劇,讓瑪莉去少年宮之類的,最後兩對夫婦打架時,還把藝術總監孟京輝的劇名都拿來開玩笑,竟也幸運地因為孟大導的作品通俗性,沒有流於inside joke式的自high




 

其實乾脆改得更狠點,把姓都改成中國姓,我想大概也無不妥。

掐緊在一個小時之間結束,節奏鬆緊適中,然後觀眾還笑得挺開心的。

這個演史密斯太太的,是台灣人耶。聽她演出時的口音,還以為是上海人。

 


然後演 馬丁 教授的,是我乾弟耶。


我弟叫作裴魁山,是山東人,早在他還是人民大學的政治菁英時,我們就認識了。

當年第一次一起排戲時,他最愛用連珠炮的語氣,拿馬列主義來說統一台灣試圖激怒我,但是很不幸這對我來說沒用,每次他講了半天,我就說,我沒投陳水扁,你自己去跟他說。 

算算那時到現在,六年,他說。 

然後他不務正業地畢了業,跑去念中戲研究生,現在還結了婚,跟他中戲的學姊。 
(可是我怎麼看,都還是覺得他是一個小屁孩啊。) 
(可是人家明明現在學歷比妳還高,這週末還有自己寫的劇本要讀劇咧。) 

很久沒好好見,這次在劇展中見面,他分外周到,演出完還陪著我跟學長一起去吃飯,搶著幫我拎包包,吃飯時隨時注意我要什麼,演出完去他們劇組自己的慶功宴到一半就過來陪我們一起續攤。 

我學長說,你這弟弟真夠意思。 

我就開心地笑了。這就是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攝影:蔡小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