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這是你第一次來大陸做現場演出,你知道你在大陸一直有些默默關注你的歌迷嗎? 
A:有聽說,也很期待這次的相會!

 

Q:因為很少參加媒體活動的關係,其實內地很多歌迷對你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一個純淨的、非常有學院氣質的女生,那麼現時的雷光夏,狀態是什麼樣的? 
A:我的生命狀態不斷的轉換著:看世界的角度、方法,與那一點一滴寒傖的領會….其實都已記錄在過去的音樂中。

但最希望,能有一個越來越純粹的靈魂。

 

Q:你身兼電臺DJ、電影和廣告配樂人、音樂創作人等多重身份,你是如何把握和安排這些身份的?不同的身份帶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A:不同身份非常有趣,願意在聲音之後,匿名化身為100種人。

 

Q在你最近的專輯《黑暗之光》中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你的記憶,是不是年歲的增長對生命的感受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對於記憶和青春是怎樣看待的? 
A記憶這樣東西,是樣神秘的財寶,可以隨著時間一點一滴自動累積得更多(這真好),它不是用青春去換取,其實更是混和著現實與神秘之介質。

 

Q在你的歌曲裏,豐富跳轉的意向和畫面都是很迷人的,很多人稱讚你是音樂詩人,是不是創作每首歌曲都像在創作一首詩? 
A似乎從沒寫過一首詩,為何被稱為詩人?也許文字對我而言,帶有特別的力量,而與音樂的抽象性結合時,文字就終於暫時可以飄離它原來的位置….

是的,我想我是在寫詩吧。

 

Q你有著深厚的古典底蘊,在做音樂的時候,你是不是會特別的端莊和小心翼翼?當下樂壇有很多人對音樂保持的態度是"",對此你怎麼看? 
A其實也會喜歡那些在「玩」音樂的人,因為音樂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他表達的方式。比起古典音樂,更喜歡各類具實驗性的音樂,因此在自己創作的時候,並不完全是小心翼翼----反而很享受聲音帶給我的種種幻覺!

 

Q在你的作品中也有明顯的古典音樂的印跡,也可以說你是跨界音樂人,然而我很好奇你對臺灣流行和獨立音樂現狀的看法? 
A臺灣的獨立和流行分界似乎越來越模糊,測試彼此的品味成為新遊戲,這是一個粒子融合、爆炸期。

但這些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最佩服的是(心目中的大師兄)林強,他從一位元喜歡音樂的鄉下小孩,一度被包裝成流行偶像歌手,而後他自己親手摧毀這一切,成為一位忠於自我、不疾不徐的獨立創作人。

 

Q17歲那年你的第一首《逝》至今還是非常偏愛,這首歌是怎麼誕生的呢? 
A高二那年的五月,眼看親近的學長姐們要畢業,也許我已預言自己將會懷念此刻,因此寫下了那首歌。也很慶倖音樂總幫我留住當時的所有---只要再唱,一切似乎都會再回來。

 

Q對於和你合作多年的製作團隊也是你的好朋友,請談談你和他們之間的情感和互動。 
A那感情,都像是少年時的義氣之交。拍音樂影片的導演就曾狐疑地說,明明我們是後來才認識的,為什麼好像卻是相識很久的高中同學?

雖然不曾共同存在于一個時空,卻會錯覺對方和自己是否擁有相同的記憶---這就是每次和這些夥伴工作時,那種美妙又幸福的默契。

 

Q有人曾這樣形容你的名字,雷聲後閃過明亮的光,隨之而來的是一整個簡單又盛大的夏天。不知道這樣的解讀對不對?這個名字背後是否包含了父親雷驤特別的用意? 
A很喜歡這樣的形容,如果這是真的就好了...名字是祖父取的,也許他也曾感受到那狀聲詞與意象組合的力量吧,但其實他是另有關於民族大業期待。 

Q
對於未來,還有什麼特別夢想的計畫嗎?  
A希望繼續旅行、認識有趣的朋友、一生中都有音樂,簡單快樂。

(感謝蔡蔡協助擬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