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欣賞的內地網友,請洽東方先鋒劇場與朝陽區文化館九個劇場。)
2008年,是全球矚目的奧運年,不僅體育活動火熱滾滾,遠在彼岸的臺灣文藝青年也不缺席,推出了多元優秀的作品,在奧運即將來臨之前,在【2008年兩岸城市青年戲劇季】中,於百花齊放的春天,在京滬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一步一步走近北京的孩子氣
 

避開政治爭議,回歸劇場美學,六年級首個以搭建兩岸三地交流平臺為志的策展劇團-【交界製作體】負責人劉毓雯(劉小令)早在上次奧運(
2004)前,便開始奔走北京與臺北兩地,持續介紹臺灣當代的優秀青年作品至內地,多年下來已將近有三十個風格各異的臺灣表演藝術團體赴內地演出。 

而透過與中國國家話劇院轄下的東方先鋒劇場傅維伯經理、與朝陽區文化館九個劇場等合作,臺灣四個中、新生代團體的原創作品,終得突破重重障礙,在奧運前夕登臺演出,也是成為來自於民間、實驗性團體的唯一代表,再次帶領臺灣當代表演藝術中堅大舉赴京,展現旺盛企圖心與生命力。
 

除了文化交流外,此次劇展另有一企圖,便是除地域性的識別度外,另外統整參展團體與藝術家的特色,另以
Kidadult成人兒童化)為核心概念去重新包裝劇展。

現在的
kidsadult這個字,跟從前說Peter Pan又有一點不一樣,現在的kidsadult,還是保持一種希望用小孩子看世界的方法,這族群者他們也知道自己一天一天在長大,老實說也真的是生活在一個有點矛盾的環境裏頭,這個矛盾還好,沒有造成太負面的影響,或許還可以是正面,因為現在整個社會幾乎都是這樣,可以看到一個大男生抱一個Hello Kitty,也沒有什麼。整個社會往這個方向走,好還是不好? 

奈良美智、
BAPETOKIDOKI等等都是設計界以Kidadult走紅並且成功商品化的案例,而在劇場中,Kidadult的特質尤其明顯,不瘋魔不成活,沒有一點童心的人是無法做好劇場的,因此此次劇展想著重此種臺灣小劇場的藝術家特質,推出系列"孩子氣"劇碼,以臺灣多年累積的主題策展經驗,希冀能在北京劇場界中掀起另一話題。 

最溫暖回味的孩子氣:
臺灣頂尖獨立女聲 雷光夏首次在京演出 

首波演出的,是
堪稱臺灣獨立女聲翹楚的雷光夏,以音樂劇場的形式推出的【看不見的城市】,與以自創偶戲別出心裁的資深劇場工作者 石佩玉 ,以小王子的文本為靈感的B612 

被內地多位元音樂人評選為
2006-2007年最佳十大專輯的雷光夏,有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光環,但行事作風向來低調,自1995年出道以來,就不曾拍過封面照、宣傳照,此次是她首次在北京登臺演出,內地眾多音樂迷自然引領期待。而演出的主題,是用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七零年代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作為靈感來源,目前,沒有任何視覺形象能夠成功複製它,而雷光夏則企圖以聲音與之對話,音樂除即興演奏之外,亦安排音樂創作如:「清晨旅行」、「盲眼詩人」、「飛行的魔力」等,將現代的歌謠與奇幻世界相連展開。 

除小說文本之外,亦會增加數個創作章節,作為與觀眾所在城市之間的真實提示。
 
此次「看不見的城市」聲音劇場版,結合現場音樂演奏、演唱、音效、主述者敍說故事,以及具有強烈插畫/ 卡漫視覺風格的投影與微量動畫處理,呈現少年夢想中魔幻文學的細膩場景,以詩化情境,將聲音與文學對位並置,尋找它們的幽微連結。 

最童稚不朽的孩子氣:
全能劇場工作者石佩玉  與小王子狹路相逢 

接棒的則是【
飛人集社的《B612編導是擁有多年創作與行政經驗的 石佩玉 ,「飛人」意指劇場人如背負羽翼的飛行者,時而輕巧落地與氣味相投的創作者聚集創作,時而展翅尋找下一個創作起點。「飛人」也有諧音「非人」,指劇場裏拼命死撐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的人,亦指創作的主要形式-「偶」。 

而《
B612》,是改編自法國作家安東尼聖愛修柏裏創造出《小王子》豐潤甜美的心靈世界,從中發現失去已久的純真天性,並思考生命的意義。而本劇《孤獨者的B612》除了呈現原著活潑生動的想像力及機智趣味的對白,更企圖從現代人荒無孤寂的心理出發,比對地球上的現代人與小行星B612上的小王子所面對的孤獨感,從中生衍出面對現實世界的無奈。 

最叛逆不羈的孩子氣:臺灣舞蹈新秀周書毅 跨海首發瀟灑氣質 

當雲門年初遭逢祝融之後,雖然是臺灣藝文界的一個大震撼,卻也讓臺灣舞蹈界重新放眼新秀,思考
後起之秀發展的可能性。

周書毅,就是其中
最亮眼的一個。 

被臺灣劇場權威雜誌《表演藝術》評為臺灣舞蹈界新秀四小天王之一的周書毅,
俊美乾淨,應該是新生代最受寵愛的舞/編舞者之一,一個如果他要的話,可以變成林懷民的心頭寵的好孩子。

但他沒有自甘於大團的表現工具,不僅之前跟朋友合組驫舞舞團,或是發表自己的編舞,甚至還大老遠接受台南稻草人舞團的邀請,每週奔波排練,說是少年人的骨氣也好,說是有才者的傲氣也好,但因為有了某種誠實,因此格外有種耀眼卻不刺眼的光芒。
 

這次帶來的作品《
S》,發想起源來自于梭羅于《湖濱散記》所寫的一句話「是什麼樣的空間,把人跟他的同類分開,從而使他變得孤寂?

S」是一個想像中的時代符號,它代表了一個充斥著資訊爆炸的社會(Society),也可能代表了一種必要性的需求,一種生命的狀態及迂回折返的曲線,而那個需求與狀態是關於獨處(Solitude)、靜默(Silence)與隔離(Segregation),亦關係著生命的體認與存在感(Sense of existence),同時,它也意味著現代人對於生周 2的孤寂與不確定性。這是一場以生命存在為主題,闡述對人生充滿疑問與省思的舞蹈作品。 

最灑脫青春的孩子氣:
臺灣話劇鐵哥們  李建常與徐華謙再返北京舞臺 

壓軸的,則是去年以《暗殺
Q1 Go!》大受好評的賴聲川愛徒 李建常 的作品《雲淡風輕》,一齣貼近現代都會人必定都經歷過的青春記憶之戲,又邀得有小金士傑之稱--以《驚異派對》、《暗殺Q1 Go!》、《K24》累積穩固北京粉絲群的徐華謙擔綱,精采可期。 

《雲淡風輕》
以愛情為主題,故事的主人翁為大學時代戲劇系的同班同學,本劇分為三個不同的時空,分別為現在、回憶和女主角非寫實的自閉世界。在現在的時空中男主角正照顧因火災而長期陷入昏迷的女友。在回憶時空中是兩人在大學時代的生活點滴,並有兩人因交功課(戲劇系)而共同演出的《愚愛》片段,藉以影射兩人的愛情關係。而在女主角非寫實的自閉世界中,男主角搖生一變成為風災中的救難人員,而女主角變成待救受困的人,藉以影射兩人現在內心世界的情況。全劇幾乎由兩位演員擔任所有角色扮演,試圖製造出角色的交錯和兩人感情世界的私密性。 

本劇的結局以實驗性的手法交由觀眾決定,每次演出時在中場休息時由觀眾投票決定結局的「顏色」,這三種顏色代表了三條繩子的顏色,分別是死亡、停滯和重生,在形式上絕對別出心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