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北京看電影。進電影院。真的。

說來羞愧,跑遍北京大小劇場,但進電影院看首輪,在北京這麼久了,這還是第一趟花錢進電影院看電影,以前頂多每週四的時候,去小西天那兒看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的各式各樣怪歐洲片,要不就是在家看DVD(羞),因此花錢看這種"面向市場"的好萊塢大片,這真的是第一次耶。

票錢人民幣四十大洋,就算人民幣升值,算起來嘛還是比台灣學生票都便宜。

北京這邊每年外片拷貝數量是有限制的,所以像變形金剛這種口碑還不錯的片子,票簡直是一個難買。

星期二下午四點,劇場旁邊的東方新天地影院晚上最晚一場十一點的票已經賣到剩前三排(在台北時,我週末在喜滿客都沒這麼誇張),而我打死都不會看中文版的,請我看都一樣;而聽這次的宿主濤濤說,她本來要去西邊的萬達影城看,十幾個廳通通放變形金剛,結果還是賣得一張票都不剩。

新聞說,變形金剛在這兒,五天票房破人民幣一億,是"目前中國電影史上票房過億速度最快的進口大片",有沒有這麼誇張。

所以我們考慮了半天,決定好吧即使坐邊邊,雖然已經在台北看過了,但是為了要一圓將要去大蘋果唸書的小朋友心願,加上抱著比較兩岸字幕翻譯的用功心態,即使趕場趕得快睡著,還是看最晚一場的變形金剛。

有點不太習慣,柯博文被翻成《擎天柱》,密卡登翻成《威震天》,鐵皮、爵士跟大黃蜂則都一樣,台灣採音譯,內地採意譯,各有千秋,我還跟宿主認真地討論這兩個名字的姓名學。

「威震天看起來就是比擎天柱厲害齁。會震的。」
「可是擎天柱就是代表不倒啊,所以最後輸的還是威震天。」
「對耶。欸那看名字就知道誰會死那幹嘛還要看片子啊。」

然後,我一定要抱怨,這邊大片的字幕翻譯實在太偷懶了!

在大黃蜂的音效控制器還沒修好,只能透過收音機說話時,男主角第一次送女主角回家時的很多歌的歌詞都有其意義的,結果這邊通通一句沒翻,在台北看的時候,記得只要那些歌詞一出來,大家就會笑到不行,但在這邊,就是一個冷靜。

沒翻出來誰沒事會去認真聽那些歌詞啊?

eBay翻成"網絡拍賣",忒沒勁。

另外,在國防部中,高中生分析師小組試圖破解駭客訊號時,本來有以下的對話:
A:其他的組已經破解完了,聽說是伊朗
B:得了,伊朗的科學家哪有那麼聰明,自己用腦想想吧!
A:你覺得呢?中國人?
B:不像中國人,中國人技術沒有這麼高明。

通通不小心沒有翻出來。

不小心沒有翻出來的,平均五句就會有一句,包括片尾Sam爸媽那段爆笑至極,字面上看起來是歌功頌德、骨子中是諷刺至極的訪問,通,通,沒,翻。

沒翻或許還算好的,還有不少不小心翻錯的。

譬如在變形金剛們回Sam家要拿眼鏡時,柯博文把蜜琪托上二樓,字幕打出蜜琪對Sam說「他們太想要那些草皮了」,聽到差點昏倒,是glasses,不是grasses,這也可以翻錯!

還有更離譜的,Sam和蜜琪在看到大黃蜂時,蜜琪問:那是什麼?
Sam說:是一種機器人,就像那種超級機器人,來自日本的那種,嗯,絕對是日本來的。

可是字幕翻成:「絕對不是日本人做的。」由此可知,這兒還是有仇日情結的。

看吧,電影票比較便宜果然沒好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