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因素,只剩下短短的小小感想。)
(長篇大論或是用功的衍生閱讀暫時從缺。)
沒有怎樣用力趕金馬,之前很多想看的片也就雲淡風輕地忘記看了,總想著反正百事達的速度很快,漏了,也沒什麼捶心肝之處。
沒什麼非怎樣不可。
看到了,就是緣分;沒看到,那也就再看看吧。
~~~~~~~~~~~~~~~~~~~~~~~~~~~~~
鏡頭裝不下:《戲王之王》&《舞妓哈哈哈》。

終於看完《戲王之王》了。
但詹Sir的表現,卻有點沒有徹底搔到癢處的遺憾。
(《戲王之王》前情提要:http://www.wretch.cc/blog/shiaolin&article_id=20263294)

第一次知道詹瑞文,是在三年以前的《兩條老柴玩遊戲》,那時他跟妻子甄詠蓓化著灰敗的妝,卻以對比的乖張演技,把尤涅斯柯的荒謬劇本搞得毫無冷場。

「我的媽啊連尤涅斯柯都可以玩成這樣,這就是我想要做的商業劇場!」那時看完我熱血地這樣想著。

像《兩條老柴玩遊戲》舞台上那個迴旋反覆的圓形一樣,我第一次見識到卓越(甚至是恐怖)的喜劇能量,是可以怎樣地席捲,甚至是排山倒海地把觀眾整個吃掉。

後來在台南人劇團上了詹Sir跟甄Sir的表演課,光是說明練習怎樣做、點評場上學生的表現,詹Sir都可以把它搞成一場超精采的Solo Impromptu,動不動來一段學義大利口音的表演最是精采,上課笑得比練習還累。

但同樣的招數,上了銀幕卻有點進退失據。

《戲王之王》中,詹Sir在初進表演學校自我介紹時,也用上了這招,但我卻沒有笑出來。

(應該不是梗看過所以失去新鮮感,K24我可是怎麼看怎麼笑耶,笑到連藝術總監都驚訝地問我妳看過幾次都還可以這樣笑。)

從片子的一開始,詹Sir就仍以一貫的誇張橡皮方式高壓地表演,但才看到他出任務出包,被長官派去學表演開始,我就開始累了。

在劇場中驚人的能量,到了鏡頭中,就裝不下,裝不下就是無效表達,反而在一個小時多的片長中(加上有夠亂坳的劇本),讓觀眾很疲倦。

(反而是蔡卓妍的表現令人意外,演一個傻里傻氣的三級片女星討喜至極。而且看得出來很認真。有突破。)

就像《舞妓哈哈哈》中的阿部サダヲ,宮藤大神的劇本天馬行空得夠過癮,但這藝人出身的主角過於誇張的表演在秀場或是舞台上或許還好,在電影中反而看到一半就開始令人疲倦了,反而是堤真一的能量恰如其分。

我最喜歡堤真一對著柴崎幸說,「來握握年薪八億的強棒吧!」然後柴崎幸很冷靜地拿火柴燒去,說,「喔對不起我以為是Hope煙。」

真賤。

~~~~~~~~~~~~~~~~~~~~~~~~~~~~~~~~~
《跟蹤大明星》(Interview)。(又譯:《密會》)

劇情介紹:http://movie.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xt&film_id=fien00480269
意外地在從紐約到西雅圖的班機上看到此片,很有Fyu。

整個職業病地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全片百分之八十的情節都在同一個房間,啊這成本有夠低的。

而劇本真是要命的聰明,看不出來之前多演怪異猥瑣角色的Steve Buscemi如此細膩啊。

後來回來才發現原來十一月底台灣有上此片,但似乎是草草下檔。
查票房,二十一萬。有夠慘。是行銷不得宜還是這片子真不是台灣觀眾的菜?

但真是個聰明的片子。
去北京時勉力蒐羅了DVD收藏之。
~~~~~~~~~~~~~~~~~~~~~~~~~~~~~~~~
《伊麗莎白:輝煌年代》(比起印象已然很模糊的上篇,這篇其實有點華而不實。但凱特女神的表演依然搶眼精采到讓我想跪拜,另外衣服也真還是一整個好看到不行。

對於女王以美貌侍女作分身此段,甚感悲涼。女王畢竟還是女人。


而開心的是,這是帶著老媽一起看的。

總覺得跟老媽是兩個世界的人,她循規蹈矩的生活跟我的瘋狂正好是兩個極端,但是回想起來,小時候帶著我週末熬夜,看華視播的西洋老片,某程度讓我啟蒙的,也是她。(她不愧果然還是輔大哲學畢業的啊。)

上次帶她看電影,是《向左走向右走》,看到最後地震導致兩人相見的硬ㄠ劇情,她笑到不行,笑到散場後,對我說,「妳不是搞劇場的嗎?怎麼帶我看這種片?」,整個被退休的國文老師兼家庭主婦看扁。

這次帶她看伊麗莎白,也是她說以前看過一個珍什麼什麼的老牌影星演的伊麗莎白,所以要看新版的比較。

瞬間肅然起敬。然後要去租上篇來給她看。
~~~~~~~~~~~~~~~~~~~~~~~~~~~~~~
《四月三週又兩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這種有氣質卻沒配樂,畫面又暗的歐洲氣質片還是別在長春看得好。

害我中途睡著一次。

不過女主角去男友家吃飯那場戲真是圈叉的精采。
可以列入表演教材的精采。

還有好多語言上不見血的誤解,也很棒。
懶得寫了,請看這篇好了:
http://blog.yam.com/modernhippie/article/12683290
~~~~~~~~~~~~~~~~~~~~~~~~~~~~~~~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近年來少見的聰明的難得的台灣製華語片。難怪連機車的某劇場與文壇耆老都推。有些Inside Joke讓我笑得特別大聲,但整體仍是易懂而算是誠實的。


張鈞甯的演技有進步(雖說我之前也沒怎樣看過她的連續劇表演),本人真是正。
但台灣女演員的問題還是在口條啊。
一場跟男友吵架的戲,她的口音實在嚇我一跳。"怎麼突然變民視的戲了?",這樣的感覺。
~~~~~~~~~~~~~~~~~~~~~~~~~~~
《白宮也失眠》(Running Mates)


這部在IMDB上得分還不到六的片子,無意間在Cinemax轉到,卻認真地第二天起早只為了看完整重播。

除了做為今年美國文化課的溫習外,其中有一段十分打到我。

野心勃勃進軍白宮的男主角,因為要不要選擇財團中意的副手人選,跟既是合作夥伴也是昔日情人長達八年的女主角開始暗生嫌隙。

希望男主角堅持改革路線的女主角,敏感地察覺到男主角私下見財團領袖、不交代行蹤的游移,男主角則對她以貼身競選經理的地位,私下對媒體放話,說男主角不會選擇財團屬意的副手人選之行為開始不爽;而在確定成為總統參選人的慶功宴上,財團的副手人選自以為勝券在握,對女主角示威,女主角以為男主角真的屈服於財勢,而私下約男主角闢室另談。

男主角用不帶任何表情的臉對著女主角說,「No.」,意思是她出局了。
他說:「妳讓我別無選擇。」

當男人覺得開始不能控制女人時,就是To Be or Not to Be的決絕嗎?還是因為這些壓力下的無法及時溝通,就造成了無法磨滅的不可信任?

雖然最後男主角還是忠於自己的理想,當著全國黨代表的面,選擇了改革派的副手(也給了財團狠狠的一耳光),片子的最後,似乎又為之感動的女主角看來也是會歸隊繼續效忠,但是我更好奇的是,the End後,那源初的信任還會純粹嗎?

如果是,是太笨還是太天真?
如果不是,又該維持怎樣的危險平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