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來還想湊一片《亞瑟的奇幻王國》,但在北京"高價"(比一般買得的盜版盤貴上二點五倍)購得的正版盤,又是正宗普通話配音(請想像米亞法蘿夫人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大叫"這小孩兒給我跑哪去兒啦"的場面),連三分鐘我都看不下去,去邊兒上的電影院貢獻票房?除夕連看兩片又有點兒看傷,因此能不能湊足新年檔奇趣動畫大比拼,就靠緣分啦。

如果就純粹個人觀看時的總和情緒綜效,這三片中其實是《我們這一家》最能有純粹的開心之感,我跟同事笑得比滿場哪個小孩子都大聲。

之前不知道《我們這一家》紅得多唏哩花啦,但看連從美國回來度假的碩士學歷老妹都可以在家天天唱著那「哈囉你好嗎珍重再見期待再相逢」的主題曲,就知道這系列卡通真不是蓋的,雖然電影版劇情根本就跟《辣媽辣妹》如出一轍,但是花媽俗擱有力的配音,跟小丸子與爺爺的配音一樣已成經典,所以還是趕著年前跟同事約去看罷,痛笑一場出來。

卡通要好看,兩樣東西很重要。第一,有沒有讓人非常記得住的主題曲或是插入歌,譬如我家的閒暇白痴娛樂之一,就是兩個人一起接力對著劉藍眼貓太后大唱《馬達加斯加》中的白痴生日快樂歌(You Look Like a Monkey, You Smell Like One, too!),而顯然《我們這一家》第一步已經成功,連Ptt2進版畫面都有該歌全詞,魅力征服全台最高學府。

第二,配音、配音、配音。花媽的配音當然是居功厥偉,而片尾竟然不打中文配音的人員名單,讓我實在有點想生氣(是怎樣?大明星配亞瑟就可以羅列大大,專業配音員配花媽就連個名字都沒有?!),還好,萬能的Google大神幫忙找出了配音員王瑞芹的名字,起碼讓這一個小觀眾我平反了一下。

(王瑞芹相關文章請見:
http://jou.pccu.edu.tw/weekly/personage107/personage1071/personage1071-1.html)

而若用這兩點標準去看《地海戰記》,其實我覺得,這位宮崎先生的首部作品是很及格的。


雖然網路上評價反面似乎稍佔多數,有網友翻譯原著作者的聲明以示此片拍攝過程問題多多、連原著作者都說「那不是我的書」,甚至還傳出此片得了日本的金酸莓獎,但抱著備受警告的心情去看,反而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雖然節奏仍然稍嫌冗長,原著厚厚六大冊的內容硬要濃縮進兩小時也看得出來有點勉強(往好處想,看完電影真的會很想去找小說來好好看看,那些片中所出現的所有象徵所有觀念到底背後根深蒂固是怎樣羅列),人物動作與環境場景的設定並沒有多少新意、,但整體來說,我覺得是很合格的,不管那層父子關係與吉卜力工作室的底是不是真幫了宮崎吾朗先生的大忙,但這部片起碼證明了宮崎先生是一個合格的、可掌控全局的動畫長片導演。

而且說真的,在媒體形式與內容氾濫成災的現在,一部片能有一個點,讓人記得住或是起雞皮疙瘩,就已經很不容易。

宮崎先生很好樣地找了一個完全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手蔦葵來唱由他自己填詞的插入曲,從在紅白聽到時就已經感動得渾身一緊,光是這首歌與其代表的眼光與勇氣,我覺得在我心目中,宮崎先生就過關了,至於接不接班等等的什麼問題,老實說,那又與我們何干?(這個問題我想大叫兩年了><)光是能夠看見一個孤獨拼命的創作者,穩穩地踏出了第一步,就應該值得鼓掌,與期待。

最後,《糯米正傳》,咳,雖然是同業的免費試映券,但一部擺明了要搞笑擺爛的娛樂片還是可以讓我看到睡著,"笑"果如何就不言而喻了吧。


推薦指數:
《我們這一家》:趁過年快去抓電視版全集來看,聽說有一集花媽燙離子燙的超爆笑(根本會變成海苔飯糰頭吧)。
《地海戰記》:先別急著叫出龍貓與神隱少女的記憶歸檔,再考慮去電影院看看。
《糯米正傳》:終於有片子贏過《NANA2》,如果未來出DVD有人幫你租好打開擺在你面前,請拿去當杯墊。

附註:
朋友毛小可寫地海戰記的弒父情結分析文章:
http://blog.roodo.com/aliceforgood/archives/2710729.html

前同事鄭小皇寫宮崎先生的文章:
商業周刊 焦點人物
意外的接班人 宮崎吾朗

他與宮崎駿的關係,最近,也最遠……

以父之名太沉重。「如果我不是宮崎駿的兒子,你會來採訪我嗎?」不顧父母反對,執意在37歲踏入動畫界,父親對他,是至親,亦是前輩,他如何走出偉大父親的影子?

文●鄭呈皇

談自己電影,滔滔不絕;談到父親,卻多半沉思。

他,是宮崎吾朗,四十歲、國際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大兒子。他首部執導動畫電影「地海戰記」就高居去年所有日本電影票房第一名,票房收入七十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億七千萬元)。

宮崎駿的兒子。 父愛遙不可及,看父親動畫補償

二月三日下午兩點,他首度踏上台灣。台北國際書展主題館他的演講場子內擠滿聽眾,不過大家顯然對他的家世背景比他的作品更有興趣:「他是宮崎駿的兒子耶!」、「他要繼承宮崎駿了嗎?」

但事實是,宮崎吾朗一點都不喜歡「以父之名」,記者採訪到一半,他就突然說:「今天如果我不是宮崎駿的兒子,你會來採訪我嗎?」

因為拍這部片,父子曾經一年半沒說過半句話,兩個人在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的辦公室相隔不到二十公尺,卻沒找過對方。台灣東販副理洪尚志透露,兩人甚至「在遠方看到彼此,還會故意繞道避開對方。」

父子反目,只因宮崎駿反對兒子「逐夢」。

二○○四年鈴木敏夫有意找宮崎吾朗來當「地海戰記」導演時,宮崎駿激動大聲斥責:「那傢伙都沒有經驗,不可能來當這部片的導演!」

為了挑戰父親,當時三十七歲的宮崎吾朗,整整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從一個門外漢變成導演,第一次踏上動畫之路。他說:「他越反對,我越要去做。」如今,作品完成,市場大為成功之後,依舊還沒收到父親的祝福,「父親鼓勵的話,也好像沒必要。」他抽著菸坐在飯店房間裡苦笑著說。

訪問期間,他講到父親都是「宮崎駿」或「他」,就是不想講「父親」兩字模糊焦點。

為何宮崎吾朗有這樣的情緒呢?「他是一百分的導演,卻是個零分的爸爸。」
他如此定義宮崎駿,溫柔又殘忍。

宮崎駿的電影充滿了人文的溫暖。但宮崎駿的兒子,什麼都不缺,就缺父愛。因為爸爸終日忙著動畫,經常半夜才回家。宮崎駿也曾在他的書《出發點》裡說:「我一個星期有六天是深夜返家,是個工作過度的父親。因此家裡的事情、養育兒子的工作幾乎都交給妻子負責。」

洪尚志還透露:「他們甚至沒有任何一張小時候的全家合照,為了彌補缺憾,於是他母親把四個人畫在同一張紙上。」

既然父親「不在」,宮崎吾朗也不讓父親「出現」,他從小到大都不跟朋友說自己有個「偉大的宮崎爸爸」。

矛盾的是,動畫奪去了他父親的關注,卻也導致宮崎吾朗從小唯有透過父親的動畫,才能得到一些補償,以至於他今日即便父親反對也要走上動畫之路。

對於宮崎駿的反對,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社長鈴木敏夫接受日本雜誌採訪時透露:「事實上,宮崎駿是怕兒子走上這條路,太辛苦。」宮崎駿曾說過:「一旦當上導演,就是一個藝術家,必須面對很殘酷的結果,都會有人攻擊你,這不是一個安定、不是人在做的工作!」

但兒子身上流的動畫血液,還是擋不住。宮崎吾朗從小就喜歡塗鴉,常常拿著筆就在課本上畫著,而長大也選擇和畫畫相關的景觀、造景設計工作。後來在鈴木敏夫的邀請下,宮崎吾朗在一九九八年回來幫忙父親規畫吉卜力美術館,並且擔任館長。

父子兩代的糾葛就此開始。

三十七歲的追夢人。 父親、員工反對聲中接手導演

二○○三年初,鈴木敏夫成立「地海戰記」的三人製作小組,就把宮崎吾朗找進來,當時是希望能借用他在景觀設計上對建築構圖的專業,協助內定的導演。

過程中,宮崎吾朗一直對導演的工作有很大的興趣,常常都在旁邊給原定的導演建議,但到了二○○四年一月,原定的導演因為壓力太大辭去在吉卜力的工作。這時候,鈴木敏夫覺得經過一年密集開會,宮崎吾朗對於電影有很大的想法與興趣,因此希望他接下導演。

一開始宮崎吾朗覺得他不會畫畫,只會素描,如何當導演?但是鈴木拿出高佃勳的分鏡圖給他看,上頭只有兩個點和一個圓圈,這時他才明白許多日本動畫大師,如高佃勳、押井守都不會畫畫,但是會構圖、想場景。

事實上,鈴木敏夫找宮崎吾朗,也是因為看到吉卜力後繼無人的窘境。由於吉卜力的所有動畫都由現年六十六歲的宮崎駿一手負責,鮮少授權給下面動畫師畫。

宮崎駿創立吉卜力時,曾有意培育一個年輕的動畫導演靜藤喜文,幾乎將他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他,從最簡單的素描、分鏡圖到角色設定等等,傾囊相授。但後來那位導演卻在壯年就死於血癌。

培育下一個接班人要花多少時間?更何況是已近不惑之年、且沒有動畫經驗的兒子。宮崎駿大力反對,甚至跟鈴木敏夫說:「沒關係,我做到死也沒關係。但不要讓我的兒子當導演。因為只要一天當導演,不管你的作品是成功還是失敗,一輩子都會跟著你!」但鈴木敏夫隨即跟他說:「難道你要讓吉卜力在我們這一代就結束了嗎?」兩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就坐在辦公室靜靜看著對方,不發一語。

鈴木敏夫認為,宮崎駿一定必須用更嚴格的標準與態度來對待他的兒子,甚至要近乎「無情」,否則,外界永遠會認為他只因為是「宮崎駿的兒子」,才能當上動畫導演。

不會畫畫的新手。 努力數月過關,父親才知他沒放棄

的確,消息傳開,吉卜力的員工並不贊成,甚至就在現場不客氣的跟宮崎吾朗說:「你又不會畫畫,就因為你是宮崎駿的兒子啊?」當下,宮崎吾朗相當氣憤,只在心裡想著:「我一定會用行動、努力去證明。」

剛開始,他自己改寫的腳本以及分鏡圖,通通被鈴木敏夫說:「你畫什麼?我完全看不懂。」最後鈴木敏夫要他先從基本做起,指著資料室的方向,要他從自己父親的作品開始學起。

那時候,他每天從早到晚都窩在吉卜力的資料室,從「模仿」開始。他拿著父親與另一位導演高勳早年一本本相簿大小的作品分鏡圖,從「風之谷」、「龍貓」、「神隱少女」作品中,一筆筆去學著畫,學著去感覺人物被風吹拂過那種衣物上的縐摺,或者一個人在大草原上的位置應該如何擺放才適合,就這樣花了幾個月後,他畫了第二版的分鏡圖給鈴木敏夫。

鈴木敏夫於是拿了一張宮崎吾朗「人與龍」的素描給宮崎駿看,說:「你看這是吉卜力某一個導演畫的圖,你覺得如何?」宮崎駿看到後大罵說:「這個圖根本結構不對,不行、不行!」

宮崎吾朗再重畫,隔幾天鈴木敏夫又拿去給宮崎駿看,宮崎駿看了很久,才表示:「這是誰畫的?算是過了標準。」

動畫的苦行僧。 熬過父親近乎無情對待,漸獲認同

聽到鈴木說:「這是你兒子宮崎吾朗畫的。」宮崎駿沒想到兒子竟然還未放棄,當時表情嚴峻的反應:「我要回家開家庭會議!」當天晚上父子又大吵一架。

然而父親內心畢竟是疼愛兒子的,一直到二○○五年八月,宮崎吾朗和鈴木敏夫要到美國當面請「地海戰記」原著小說的美國作者授權改編。赴美前夕,不喜歡坐飛機的宮崎駿突然說要一同前往。到美國時,宮崎駿親自跟作者道歉說自己因為年事已高,考慮退休,因此無法擔任這部片子的導演,但隨即跟作者保證,他兒子製作出來的品質一定也很好。

不過即便宮崎駿已然默認兒子可以接下導演重任,但依然用最嚴厲的態度對待。當分鏡圖完成八五%後,宮崎吾朗信心滿滿拿給父親看,宮崎駿卻當著大家的面前痛批:「你到底有沒有心要做導演?」

這時只見宮崎吾朗大聲回一句:「有!」然後拿著分鏡圖走了出去,從此父子一年半都完全沒交談。

為了證明自己不只是宮崎駿的兒子,他開始靜下心來,想如何讓畫面說話。例如動畫裡需要一個敲門的動作,他就用手不斷去敲門,然後畫下手的姿態。雖然畫得慢,但卻真實。

前後歷時兩年,才將作品完成。

「地海戰記」裡有一位為尋找自己而踏上冒險旅途的十七歲男主角,而儘管宮崎吾朗當時已然三十七歲,但他仍執意尋找自己兒時夢想,展開這趟辛苦路程。宮崎吾朗也承認自己就是主角的一部分,「在這部電影裡,多了一點哀愁與孤獨感。」他淡淡的說。

宮崎吾朗表示,現在他比較瞭解父親做動畫時的辛苦,也更能體諒早年父親不在家裡的遺憾。上下兩代的宮崎,過去像兩條不交叉的平行線。透過這部電影的完成,宮崎對宮崎之爭,總算有了共識的起點。

宮崎吾朗小檔案
出生:1967年        
學歷:日本信州大學農學部森林工學科
經歷:森綠地設計事務所設計師、吉卜力美術館館長
現職: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導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