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幾部片都算純愛風吧。
就算是為了《現在只想愛你》做的功課。

《生日快樂》的純白無印良品系文宣風顯然很有效(雖然在威秀擺的貴死人白色長廊被同事譏為靈堂),連我看了都被誘惑到,在某個寫分場大綱快抓狂的半夜,一個人抓起外套就跑去旁邊看。

這真是敗犬的不治徵兆。(最近在青梅竹馬的推薦下開始看敗犬相關書籍的後果。)

生日快樂這種片找誰一起去看其實頗為尷尬,找正港的十年類生日快樂對象去看,有點尷尬。(咳咳,我是假設,如果有的話喔。)
找曖昧的對象去看,又像是暗示什麼。(且萬一哭得眼線模糊,曖昧或許就不成曖昧了。)
找女性死黨一起看,似乎又有點看完後要真心話大冒險的氣味。
還是跟乾哥看好。看完不怕掉眼淚或是他逼問什麼。
本來是這樣算計的啦。

結果還是按捺不住,自己溜去看了。

看完很愕然。欸?欸?欸?半夜三點的單身電影院,竟然眼睛乾乾心頭暗暗,一點眼淚都沒掉,照理來說應該很心有戚戚焉才對呀,我老了嗎。

用隔天跟同事討論時,同事開宗明義問的,「比起心動怎麼樣?」

雖然只是因為同有張艾嘉,把兩片擺起來這樣比有點突兀,但是還是得說,差遠了。

《心動》之所以沒變成老梗,是因為有莫文蔚那個角色,性別認同的設定讓整個故事層次豐富多了,但《生日快樂》的角色設定相對就很平板,兩個配角,周俊偉是一個很不誠懇的暗戀者,曾寶儀則是一個超級典型、甜美但很沒個性的好朋友,加上兩個主角長達十年的搞不清楚擱擱纏,到後邊節奏簡直讓我開始想跺腳,尤其一個魚丸掉火鍋的橋段玩三遍,媽啊可以再像韓劇一點。

還有,演員的口音問題很嚴重。完全打破認同與疏離感。

雖然兩岸三地的演員都(可以)講國語,但是說實話,我對於口音極其敏感,而生日快樂的語言問題實在很要命。

故事設定在香港,但被設定為在香港長大的劉若英卻講得一口標準台灣腔國語,而她爹吳耀漢卻有怪怪的香港腔普通話(後期配音),古天樂的標準配音更讓人昏倒,跟他本人的聲音完全跳tone(聽說香港版的劉若英說話是由郭藹明配音,更是我的媽呀),曾寶儀跟周俊偉雖然是本人的聲音,但注意看,口形明明白白是粵語,看來也是後期配的,最糟糕的是,是,是,演古天樂姐姐的兩位內地演員,一開口我就不行了,那股子鏗鏘有力的熟悉勁兒啊,完全打破劉若英用力輕輕柔柔營造出來的氣氛。

很慘。擁抱祖國是痛苦的。(還是我太挑剔了?!)

所以還是看有著優雅造作但起碼聽起來一統無大礙口音的《波特小姐》舒服得多。


芮妮跟伊旺都是我的心頭好演員,最近剛看完伊旺兄的《越界兩萬哩》,一下子從他是鬍渣越野騎士的形象掉回勾勾鬍紳士,有點兒不習慣,而他在這種甜美愛情中演戲的方式,似乎有點兒定型的危險(就像伊森霍克只能演痞子小生?!),但芮妮小姐紅撲撲的臉頰兒,還是讓整齣戲頗有看點。

雖然太理想化了點,分場也太多了點。有幾個表現女主角內心掙扎的場景才幾秒鐘,說明的功能遠低於分心的功效,雖然好萊塢錢多可以多拍幾個鏡頭,但是相對於《生日快樂》的拖沓冗長,《波特小姐》的節奏則是太快了點,咻咻咻咻就出書了就戀愛了就親吻了就訂婚了男主角就突然死掉了……哇,”FEW”都還來不及堆疊,電影就,結束了(?!)。

不過彼得兔真是可愛,以前就很喜歡,這次多少也是有點衝著彼得兔才去看的。愛蜜莉華森也很搶眼。(看日劇看得,習慣性看配角。)

至於《Nana2》,唉,雖然是家驊兄友情邀約的免費試映會,但是,我,我,我…..(尖叫跺腳走掉)(還因此錯過跟同事先看早知道會讓我激動尖叫的口白人生><)(但是還是要謝謝家驊兄,動機上很感動。)。

我只能說,換上市川由衣的《Nana2》好廉價好莫名奇妙。

推薦指數:
《生日快樂》:可等DVD租來看。
《波特小姐》:可等DVD租來看。
《Nana2》:就算有人幫你租好DVD打開放在你面前都不需要花時間看。

P.s:明天,噢不,是今天預告,讚得不得了的,看完會語無倫次兼搥打司機的,《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真的超讚。讚到我頭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