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忙到一個月很Lag,但是一回來不到二十四小時,馬上充實地活回劇場。
說不累,某程度有點逞強。
但絕對必須,不是社交應卯,而是找回內在的某種信念與節奏。

而週末生活的動線,基本上也就是在劇場與劇場之間,以此為基礎的小城市旅行。
我喜歡這樣。

週六一早先去大愛,遵命要認識一下郎姐。(她真是個對劇場還有不懈熱情的直腸子前輩啊。)
很久沒有在週末早上九點出門搭捷運了。
每次轉捷運淡水線,我都喜歡站在最後一節車廂等待線。
寧可多等一班車的時間,就是要等最後一節車廂車尾的位置。
有點孤僻,但那位置格外有安全感。


大愛是真的豪華,連錄個帶狀連續劇,棚內都擺個上人獎。
什麼是上人獎?
別看這遠遠的被我照得模糊的透明神像,聽說這可是大愛電視台每年尾牙的最大獎項,一尊幾萬造價,只是,抽到的員工都很哭笑不得。




剛好週六還是演員嘉樂的生日,大家密謀好幫她慶生。
照起來儼然像是偉忠哥的生日,哈哈。


冒著大太陽,搭著捷運回到市區看戲。三天看了四齣戲。
台南人劇團的【愛情生活】、【吻在月球崩毀時】。
沙丁龐客劇團的【精靈與馬穆】。
台大戲劇系學製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精靈與馬穆】,馬馬她們做的第一齣兒童劇。
香君的節奏還是所有演員中最好的。
戲很可愛,只可惜中間有段用非洲小木偶演出的情節,小木偶太黑,兩個操偶的女演員又穿著大橘大紫的非洲服裝,坐在第十三排,看起來木偶的部份,視覺效果就被背景吃掉了,看著有些累,有點可惜。
散場後,竟然在外邊看到蟑螂妹(IPIS合唱團)黃心心,帶著一個兩歲半的小孩。
挺驚訝的(多虧貧窮男的好眼力),而她說,那是她兒子。

看完順路,就去三站地兒的蘊芬家。
她又要去澳洲依親了,趁空檔,去窩窩她家我最愛的陽台。
按鈴時,她說剛剛在洗澡,幫我開了門又衝回去。
上了樓,大門沒鎖,我伸手推門進去,聽見浴室還有吹頭髮的聲音。
我逕自走到陽台的藤椅上,如貓般踢掉鞋子窩下。
這種自在的朋友,一生中有幾個也就夠了。










傍晚再回到皇冠看戲。
我真的喜歡台南人劇團的大家。
認真,純樸,又有氣度。
每次看他們的戲,都有種跟兄弟姐妹一起的愉快。
這兩齣戲我答應另外寫一篇文章,所以就先不贅述。

我喜歡跟K24的一部分的大家,一起擠在觀眾席看K24的另一部份的大家的成長。
我喜歡兩齣戲輪替時,沒on檔那齣戲的演員,在前台帶位撕票,會提醒自己,劇場是一種平等的藝術。
我喜歡演完之後,大家無論是演員、Crew甚或是帥氣/優雅/可愛的音樂家們,一起蹲在地上擦水的感覺。不像是清場,反而有種潑水節的愉快自在。


連著兩天晚上看完戲都還跟他們,這群可愛大小男孩們,一起聊天,聊著大家都最愛的劇場。
很奢侈。




周日起來,又在下雨前趕到台大鹿鳴堂,看王嘉明導的羅茱。
雖然是學製,但是衝著嘉明(已經錯過他兩次演出了),就算生平第一次很不要臉地跟導演耍賴要票,都一定要看。
而且我喜歡鹿鳴堂這場地。
因為那在現在修得很舒服的舟山路,也因為劇場對面有好吃的霜淇淋。
因為那在台大。
看了戲,覺得自己有點老。
現在的小朋友,節奏與幽默感真的跟我們都不太一樣了。
但還是很開心。因為在開場前拿到阿布跟蔡伯的愛心摩卡,也因為看到好久不見的紀杯跟關姚跟嘉明,更因為進場時跟更久不見的婉怡一起並肩,為小朋友的冷笑話而詫異。

這一切一切瑣碎的五月末小愉快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