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續前天的話題,昨天晚上又顧不得高跟鞋磨起泡的腳,拖著同事去尋羅勒捲的芳蹤。

話說這羅勒捲啊。

雖然住得很近,但對東區,我大概還沒有對北京的南鑼鼓巷熟,因此當前天同行友人帶我尋得這家可愛的Alley Cat’s Pizza,還真有點驚喜。

我承認對於這個出生長大的城市,其實我挺後知後覺的,因為生性疏懶,所以現在老去的地方也就那麼幾家,不管是吃粗飽或是喝咖啡,總是搞到跟老闆稱姐道妹才甘心,因此Alley Cat’s Pizza好像已經頗有名氣,我卻在前天才第一次吃到。

而且連吃兩天,卻都沒吃到應該是招牌的Pizza,反倒是愛上冷食新鮮的羅勒捲。

這羅勒捲看來有點像是春捲,一捲五十元,分有雞肉跟培根兩種。薄薄的餅皮,不像法士達那樣冷了就很硬很難吃,似乎是天生作來冷食用的,濕潤地恰到好處,又不易破,上邊抹上一層碎羅勒加橄欖油的醬(不是加了奶油與Cheese的青醬喔,就是晶瑩剔透的純羅勒),加點酸黃瓜,然後放上大量長葉萵苣,捲點微燻雞胸肉或是培根,那滋味呀。

歐買尬,很綠色很春天很輕盈。是那種吃上一口就會想要在東區巷子中大跳ABBA的輕盈。

(奇怪吃台式炸春捲就會想唱「墓仔埔也敢去」,還是伍佰版的。)

好,除了美味外,重點是我也在這家店說出了我生平第一個「帥哥」(參見前篇文章),而昨晚去的時候,不知怎地,可能因為快打烊了吧,竟然瞥見小工讀生剛脫掉店中制服,準備換上自己的衣服。(可見得店面多小啊)

對,光著上身喔。

我跟同事兩個女生傻眼站在門口,足足愣了五秒鐘,才提起勇氣開口問一個比較年長的店員說,還能點嗎?

刷啦,換衣服的小男生馬上蹲到櫃檯後邊。

這活脫脫血淋淋又是一個師奶場景。

不過為了這份超春天羅勒捲,師奶漸變終不悔啊。
~~~~~~~~~~~~~~~~~~~~~~~~~
Alley Cat’s Pizza介紹(轉http://www.christabelle.url.tw/rewrite.php/read-253.html)


忘了是什麼時候,某週日中午與同事去吃「四川吳抄手」時,發現同一條巷內的對面開了一家Alley Cats。這家標榜手工爐烤現做的義大利脆餅店,在麗水街接近信義路口有一家餐廳。位於一樓的店門狹小,很容易就錯過了。到了地下室,更是為其整個詭異通紅的裝潢而印象深刻,好些年前曾與朋友去吃過他們家的 Calzone(半月型餃子披薩)。他們的食物口味偏鹹,挺符合外國人喜愛的重口味。也的確,晚上店裡總坐滿外國客人。

後來這家Alley Cats擴大營業,在內湖開了一家店。而原來只在晚上營業的麗水街總店,也開始在中午販賣簡單的披薩套餐。與同事吃過一次,感覺與晚間的食物品質天差地遠!後來就沒再想嘗試。

東區吳抄手這家店面秉著Alley Cats的裝潢特色,一派血紅,店面也非常小,一個餐點製作區就已經佔去店面的四分之三,剩下的就圍起一吧台,約四、五個位子。也就是說是以外帶為主。賣的東西也沒總店多,披薩部分只有蔬菜、夏威夷、海鮮、四種起司(quattro formaggie)、斯塔基尼(quattro staggioni,不確定是否這樣拼^^)、法蘭克福(Frankfort)等等這幾種,尺寸各有12"(約300塊上下)與6"(50~80元)。另外就是捲餅類,價錢約50元。飲料部分就是罐裝的可樂、雪碧與芬達。

晚上同事與我在門口徘徊了一陣,恰巧店內沒有內用客人,我們便坐下了。兩人各點了一份6"的斯塔基尼(60)與法蘭克福(80)。

斯塔基尼一看就是名字的直譯,我對於義大利文的理解全都是因著食物才記得的。原以為quattro staggioni這串字是指「四季披薩(four season pizza)」,因為看原料也像,包括黑橄欖、洋菇、朝鮮薊與salami(義大利臘腸)。但老闆說不是,他們的料全都混在一起,並不像四季披薩那樣是分四等分。我的法蘭克福就是肉腸、蘿勒青醬(pesto)、與起司。




我們看著老闆廚子在薄皮上刷上蕃茄醬、鋪上各色原料,與起司,接著用鐵鏟將披薩送進旁邊的水泥搭起的烤爐裡。十分鐘後,披薩上桌。

坦白說,以這個價錢來說,是非常有這個價值的,因為與一些連鎖的50元披薩相較,Alley Cats的餅皮薄脆(雖然沒有非常香^^)而且原料也都新鮮美味。女生吃這樣,份量上也差不多。我們也與師大路的Maryjane相比,並沒有比較貴。Maryjane的一個約10",搭配飲料也得將近200塊錢。而且重點是,我們都比較喜歡Alley Cats的餅皮,比Maryjane的脆。記憶中Maryjane的餅皮儘管薄,但較軟,我們不是挺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