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演到第五檔,累積的口碑終於,讓劇場門口有人開始賣黃牛票啦!!!!
但是還是有白目觀眾蹭票,而且蹭得讓我忍不住在全場觀眾前邊拿起麥克風發飆酸人。

在中國這兒演出,有人在門口賣黃牛票,才代表演出夠主流夠"火爆",有夠多人會來看,而昨天傍晚五點左右,演出的樂手走進化妝室,喜孜孜地跟我們說,「剛剛有人坐在劇場門口的樓梯上問我們要不要買今天晚上演出的票耶!」,我們這週換到王府井精華地段的劇場演出,跟先前演出所在、一棟建築中有四五個大小場地的九個劇場不同,東方先鋒劇場就只有一個位在三樓的劇場,因此樂手還故意問,「哪個演出啊?」黃牛說,「三樓晚上的演出啊。」樂手就用很酷的表情說,「喔,那我們演出的嘛。」說完就帶著冷靜但暗爽的表情走進電梯,留下黃牛獨對北京晚風。

在中國,有時候有些地下經濟的標準是有點扭曲的,就像表坊跟相聲瓦舍的作品有一堆盜版光盤,雖然劇團收不到錢,但是卻是極佳極佳的宣傳,不僅造就十年來暗戀桃花源的被搬演無數,也讓我們演出時,不少觀眾一看梅子就說「欸妳是『記得當時那個小』的梅小穎嘛!」,或是我跟同事看到BT跟電驢上終於有《奇蹟的夏天》可以下載後才鬆了一口氣,聽到我們演出終於也有黃牛票時,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了。終於被市場所認可了,哈哈。

所以,在那群阿姨們演出的《白素貞》效果比我預期的好很多的狀況下,晚上照樣是大爆滿(最後一場都這樣!),然後演出後慣例來個舞監很恨、導演很愛的演後談(雖然導演等可以完整接收到觀眾的稱讚,但是這樣拆台就得往後延啦),而昨天,我再次被白目觀眾惹火。

可能是因為用純台語原創樂府加上歌舞伎的外殼,還有現場平台鋼琴演奏等等精緻雕琢的效果煞到北京觀眾,想要發問的人很多,突然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叔舉手發問,一聽就令我皺眉頭。

問台上的打擊樂器是什麼什麼什麼,還硬要我們把在後台卸妝的打擊手叫到台前一個個跟他解釋這是啥樂器,後邊等著發問的人還很多,這也就算了,還突然說到我們既然是作文化交流,怎麼沒有演出人員介紹的介紹冊等等等等,我一聽馬上火了。

哪沒有?

老娘(咳,對不起),小姐我可是花了一整天整理各團的資料貼東西修文字加上分門別類放在,一本,雖然不大(只有A5),文字不能放很多(一團只有兩頁),但是很完整的(還有整理各團的相關網址做衍生閱讀咧)的桃紅色有著小獅子的節目單咧!門口前台有一堆,一本才人民幣兩塊錢,哪沒有?

劇場小美人影影過來跟我說,這傢伙是蹭票進來的。一聽火更大。

啥叫蹭票?

參見好友李季紋收於她的暢銷作品《北京男孩女孩》中之《蹭的季節》一文:
~~~~~~~~~~~~~~~~~~~~~~~~~~~~~~~~~~~~~~~~~~~~~~~~
秋天是北京最舒服的季節,沒有冬天的乾冷、夏天的炙熱、春天的沙塵暴,加上「十、一」有七天的長假,正是出遊的好時機,本地人喜歡往青島、上海跑,外省人則往城內湧進來。到了北京以後我常常聽到「蹭」這個字,作及物動詞用。牽著劇組工作人員的衣角,摩蹭一會兒混進劇場看免費戲,叫「蹭票」、「蹭戲」;溜進外系或外校上免費課,叫「蹭聽」、「蹭課」;不請自來,白吃人家一頓,叫「蹭飯」、「蹭吃」。以此類推,還能發展出「蹭澡」、「蹭睡」、「蹭網」等等蹭式用語。長假來臨,遊人遽增、百貨公司大減價、演出活動頻繁,我猛然理解到這「蹭」字的精準。人一多,蹭蹭蹭蹭不就蹭進去了嗎,只要懂門道、願意蹭熱鬧,哪兒都能蹭進去不是嗎?

蹭,誰都在蹭,蹭得到、蹭得巧妙、靠好關係蹭、靠蹭建立好關係,則見各人本領高下。有時你正煩惱看不到某個演出,「座位很緊張」票務人員總是這麼說,忽然有人打電話來說他可以帶你蹭進去。你自然是喜形於色,旁邊的朋友聽到了,說他也想蹭蹭,於是你厚顏請求多一張票,對方拍胸脯說沒問題,先到劇場再說吧。結果晚上七點跟著你出現在首都劇場門口竟有四個人(你朋友的朋友也知道了這件事),真是丟死人了。當然最後一定五個人都蹭得進去,(不然怎麼叫蹭?)但你也要有心理準備,下次別人也會帶著四五個朋友來蹭你的戲。

蹭的奧義,一在免費,二在人際關係,缺少其中一項要件便不算蹭。這使得規規矩矩排隊買票的,應當是光明磊落、有尊嚴的,顯得冤枉且「社會關係不良」。最好的位子往往有錢也買不到,早就被蹭走了。提前拿到蹭票的,也不一定會來,於是,坐在後面的,便往前面蹭,聚在劇場外面的,便往裡劇場裡面蹭。你沒有入場卷,並不知道今晚有誰會來,但你還是到了劇場門口,只要來了一個你認識的熟人(就算不熟也行),就有機會請他蹭你進去。再蹭不進去,門口一定有人手上有多餘的貴賓卷,願意免費相贈,再不濟,也有賣黃牛票的,開演十分鐘後,燙手的票也會急速冷卻下來,減價出售。但黃牛票先別急著買,有時若有多餘的座位,門口驗票的師傅,還會開小門讓窮學生蹭進去。兩個小時後散戲,一群人走出來說這戲不怎麼樣,「還好是蹭來的票」。

莎士比亞說「世界一舞臺」,在北京,大幕尚未拉起,在劇場的入口已開始上演一段暖場戲,要蹭一蹭,場子才熱得起來。在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中心,盤根錯節的人際網絡,在一個小小的劇場入口,就可一窺其縮影。每個人都在等機會,蹭進他想進去的那個熱鬧的入口,至於裡面演的是什麼戲,有時候並不特別重要。但我發現也有本地人蹭不進去的地方。我為上網的問題困擾了很久,不得已跑到板廠胡同裡的一家著名的觀光飯店,使用它的商務中心。明明是有顯著的黑髮、黃皮膚與棕眼睛,穿著唐裝的中國女主管,卻以英語詢問我的需要,我直覺的以英語回應她。當我坐在太師椅上,在紅木家具的圍繞下上網時,我領悟到她這是在確認我是否為外籍人士,若我無法以英語提出我的需求,或許我根本進不了這個由四合院改建而成的租界。至於在什剎海或三里屯的一些酒吧,本地人想蹭進去,得要有外籍朋友帶著才行。入境隨俗,我也漸漸試著實踐蹭的藝術。一個你願意去蹭,也甘心讓他來蹭你的人,若也跟你有相同的想法,那不就是值得珍惜的朋友嗎?「蹭」的字意就是摩擦。人與人的距離,可以挨得這麼近,摩擦是難免的,前題是蹭人的和被蹭的都能保持一種舒服的關係。最珍貴的友誼和最惡劣的人緣都是蹭出來的,當然,也有人除了蹭以外別無長處,無法獲得他人的尊重,而蹭蹬一生。愈是在像北京這樣一個講究關係的地方,愈是能感受到人際關係的殘酷。

或許因為現在是秋天吧?穿多一點,人挨著人、腳蹭著腳,手裡、嘴裡滿滿香噴噴甜滋滋的懷柔栗子,倒也是一番情趣。但如果人再擠一點呢?腳踩著腳了,手裡的栗子滾地上了,嘴裡的哽在喉嚨裡了,恐怕不好受吧?天氣再熱一點,恐怕連去蹭的興致都沒有了。那時候的北京是什麼樣子呢?我很想看看。
~~~~~~~~~~~~~~~~~~~~~~~~~~~~~~~~~~~~~~~~~~~~~~
好,承上所述,如果這傢伙真是我們劇組或是劇場的好朋友,那也就算了(好朋友就不會這樣白目啦),據影影說,這傢伙是這棟樓不知道哪層的,跟劇場經理傅老師在電梯中還是飯館中約有幾面之緣,聽說我們這檔戲「有點兒意思」,傍晚死乞白賴找著傅老師要票,傅老師說今天票特別緊,讓他自己去買一張,傅老師可以幫著打九折,結果他還不依,好好先生的傅老師為難,只好跟影影說看她手上有沒有沒來的公關票,給他一張,當下影影沒有,說呆會兒看看;結果到了開演前,影影正在三樓票口跟貴賓說著話,這傢伙竟然就一副北京爺兒們的憊懶口氣,對著影影說:「這位大姐,給我一張票唄!」

有沒有搞錯?你一個四十歲的大男人買不起一張九十塊的票也就算了,叫人家一個二十出頭的白淨小美人兒"大姐",羞也不羞啊?人家還在跟別人說話哩,你連個抱歉都沒說就打斷人家,有沒有基本的禮貌啊?然後你是沒看到還有很多人還要問問題嗎?人家在後台忙著卸妝收拾,你硬要人家出來幫你上課,你知不知道人家在台灣的鐘點費多高?你沒花錢幹嘛佔用人家有花錢(雖然我也不確定)的觀眾時間?然後還敢批評沒有宣傳冊,明明就有你自己沒長眼,還敢這樣言之鑿鑿?

(對不起,我以前是辯論社的。)

我跟影影說,這傢伙欠教育,我來幫她出氣。結果我就等編導都回完話以後接過麥克風,說「不好意思喔,我們是有宣傳冊的,在外邊前台上有,一本人民幣兩塊,如果您是有花錢來看的觀眾,並且花錢買了宣傳冊("花錢"兩字都加粗體並且加下划線),這些人員與劇團的資料上邊都有。」那傢伙還說:「我有去翻啊,可是沒有很完整。」敢說自己翻過沒買也就算了,還敢說不完整?人員名單都有了,還有劇團跟活動的網址,什麼叫作"沒有很完整",要我把每個人祖宗八代都印上去嗎?那要多少頁?多少錢?設計費印刷費都不要錢的喔?這年頭網路世代了,自己不會去網上孤狗或是百度啊?

火。

我馬上回他,「下次您出錢我就印A4的!」

死黨S說,「我總覺得,妳的強悍都是在中國磨出來的。」(雖然我老媽老怕我總有一天會被打。)

而後來,劇場小女生都說,「小令,妳真的學會了。」

學會了,北京生存之道。

衍生閱讀:
《北京男孩女孩》:http://www.sinobooks.com.tw/bookdata/bookdata.asp?BookNo=eid0220
《後現代甜心-北京男孩女孩2》:http://www.sinobooks.com.tw/bookdata/bookdata.asp?BookNo=EID0280

《白素貞》北京場相關劇照:http://iceland-whale.wch-interior.com/Performing_Art/2007031620070411/shakespears_wildsisters_group/

(Photography by You-wei 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