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我家有個好排助,應該已是盡人皆知之事,但。 
好樣的!丁小雨!我們開玩笑叫你寫演後感你還真的就交出了一篇洋洋灑灑八千字的文章!!!

首輪演出十八場,他還真有本事就寫了個《十八相送》,夾敘夾議、反省趣事一應俱全,光是對於這十八,他就可以寫上一大段。

我開玩笑,說這次可真是沒"傳話傳漏的"稿費給你啊,寫再多也沒用;但,最後拿到完成的文章後,我整個又是看哭。你這麼會寫東西到底居心何在啊你,你嫌老娘我天天寫方案熬夜還不夠累眼睛還不夠酸嗎哼哼哼。

真的,算你狠,還讓你贏到@@的@@@@(打馬賽克),這實在是,太,太太fz了!
(編按:我也在學這邊年輕小孩的網路用語,fz是"髮指"的意思,取用倆拼音的開頭字母而得。)

對於@@的@@@@,最不平衡的就是我,然後,我們就開始鬥嘴: 
雨:欸我可是寫了八千字耶!一篇論文耶! 
我:欸我可是瘦了八斤都有耶!一隻貓耶! 
雨:欸我可是胖了二十斤耶!很不容易耶! 
我:欸我可是前後寫的東西也不比你少耶! 
(我們這樣比,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

關於對於這齣戲、還有對於這群人的愛,這真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一場算數啊。
~~~~~~~~~~~~~~~~~  
《十八相送》 

文/丁雨

十八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好數字。從諧音的角度來講,從法定成年的角度來講,它似乎都值得趨近與紀念。《收信快樂》北京版的首輪演出場次恰巧也是這個數字,一天一天,一點一滴,一個小小的胚芽在新年的寒風裏成長為一棵青澀的聖誕紀念樹,掛滿了屬於每一個人的禮物。一路坎坷,跌跌撞撞,第十八場的完美謝幕,給了它一個莊嚴的成人禮。歌聲十八次地響起,綿柔的音樂脈脈填充著觀眾離去的每一分空間,終於氤氳了黑暗,洗煉出舞臺中心唯一的圓形光柱,讓斷面的紅色鮮豔得耀眼,好像一場盛大的生命祭禮之後的祭台,被血浸透了心的虔誠。

一、
               
劇中種種——作為音台的總結

1
、一段生命的長度

每天小令姐姐會融化觀眾的噪音,創造寂靜的粗坯;每天小提琴會撕破空曠,開始一段人生的敍述。不,也許是兩段人生。這是每天音台最緊張的時刻,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小提琴完成之後,按下“開始”便如釋重負。鋼琴響起的時刻,場燈漸息,只剩下舞臺中央空空的蹺蹺板紅得刺眼,1分鐘後,它也漸漸暗淡消失於黑暗。於是,所有人,在音樂中等待,在黑暗的音樂中等待,音符淋濕了一切。沒有由來的一段故事,它就在這黑暗中誕生,就在如歌生命的緩行裏,悄然而起。這是十八場從不曾厭倦的場景之一。它平凡,它波瀾不興,它如絲如縷,它寂靜無言,它是可怕的懂了,它彌漫,它持久,它渺小……它就好像上上下下的心電圖,就好像上上下下的供求曲線——它是生活,它是歷史面前的生活。

2
、去氧核糖核酸 

簡稱DNA,它就像蹺蹺板轉動的一節。生活飛速向前,兩個人的生活,一男一女,一東一西,生活的衍化,不就是地球的自轉,不也是自己的腳步?飛起來,我們都飛起來,“坐地日行八萬里”,我的飛行是因為你——儘管我們表面上毫無牽連。這是暗示,也是期待,是當事人毫無所知的暗示,是當事人毫無所知的期待,然而它卻一直存在著。DNA的旋轉扭曲,去氧核糖核酸鏈,來自父方與母方的組合,來自我和你的組合,有“糖”,那甜甜的感覺,有“酸”,那思念的況味。我們在兩端,怎麼會去想一個不相干的人?我不知道,然而“離開了氧氣”,它依然存活著,依然有酸有甜,不是嗎?穿越了千山萬水,穿越了歲歲年年,我們在瑣屑的紙上,依然存在著,不是嗎?每想你一次,便寫一封信給你——所以地球也有了一道像木星一樣的光環。蹺蹺板轉起來,向上旋轉,DNA若隱若現,我們創造整個“世界”。

3
、太陽黑子 

你離去了,我再也感不到你的體溫,你的撫慰,你溫暖的雙手。我手捧玫瑰,站在你的墓前,鋼琴和手風琴都已經準備就緒,我打開那個不敢打開的箱子,那裏裝滿了冰凍的淚水,而我懼怕著他們的融化,我懼怕著一個人的寒冷。在另一個我沒有去過的地方,我沒有辦法陪伴你的地方,你采到了彼岸花嗎?你踏上瞭望鄉台嗎?你撫過了三生石嗎?你是否依然會記得我,記得我們站在黑板面前,記得我們脆弱的倚靠在一起,記得我們躺在那一條紅色的橋樑之上,以為終於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美好。我走近你的碑刻,淚水折射了你的名字,你的笑容,你眉眼如絲,你說:謝謝你,瘦皮猴。雲離開,太陽到了頭頂,11年的輪回,是兩個孤單的人(“1” )的輪回,黑子在我們的頭頂。我聽說,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最低的地方,黑子形成前卻是最灼熱的耀斑。有一束特殊的光,黑子的光,只籠住了你我,寒冷,卻耀眼,是我在你身邊;溫暖,卻遙遠,是回憶你我的從前。我們心裏的那一片黑子,是信的形狀。喝下了孟婆湯,也不許你忘記我:瘦皮猴是我的綽號,我的名字是李政國。我會寫信給你的。

4
、我很嚴肅——“你應該在明信片的背後寫一些自己的話”(編按:這是劇本中的台詞,可見小雨對劇本整個是熟到潛移默化了)

從頭到尾跟戲,好處是你明白一個戲成型的過程,壞處是你徹底失去對這個戲的feel,所有的精巧設計都在長時間的相處中失去驚喜感,而由於這個戲已經先前存在成功範例,因此有很多已經成型的東西,我沒有觀摩到整個動作及語言設計出臺的過程,這是非常可惜的。

導演的路子與我契合的地方在於,他和我社團一貫堅持的做戲主張是一致的:從內心發掘,把內心外化成戲,要立足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內心體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而非按照符號化的動作或者語言模式來進行套用,每一次戲劇的探索,其實是心理和自我的探索。另一個契合點在於簡潔與想像力。其實這兩種契合屬於殊途同歸:我社團追求內心是因為我們表演基本功的薄弱,而在我看來,導演之所以追求這個則是因為他已經突破了有限的表演模式,我們是無奈,導演是不滿足。而我社團追求簡潔和道具想像力的重要原因在於經濟物質條件對我們做戲的限制——我們太窮啦!可見人的追求有時是被貧困和美的嚮往逼出來的。

在音樂裏,節奏是一首曲目的靈魂。在戲劇裏是一樣的,所謂波瀾起伏,外化出來仿佛是故事,潛在的東西卻是一條波線。我以為劇本最成功之處在于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讓一個很俗套的故事,很普通的故事,在講述中獲得了張力。但是這應該是隸屬于經驗的無心之舉——有一次跟導演瞎聊創作,他說,結構這種東西,你寫著寫著自然會有內在的邏輯,不必要專門費心去構架它。

劇本中我最喜歡的部分,除了最後一段沙老師的柔聲傾訴,其實根本不是沙老師和白姐姐前面大段的獨白性文字,或者兩性話題,或者當兵感悟,而是兩個人轉動蹺蹺板交流各自生活的那一部分,那真是製造節奏變化的經典過渡。而這一段的結尾,讓蹺蹺板旋轉起來,燈光收住,真真是生活滾滾向前的美好。但我一直覺得那一部分轉起來的時間太短,一般20秒時間,就全部暗場了,而觀眾要在黑暗裏等待一分鐘,我覺得其實起飛前可以多跑一會兒,然後多飛一會兒,達到30秒或者35秒的時間似較為合適一些,後來因為轉蹺蹺板難度比較高,沙老師一度在轉的過程中不中斷點地以助力,在我看來這實在很破壞旋轉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無論蹺蹺板是否發生不平衡,只要它能轉起來,就儘量不要在過程中再加力,因為不平衡正好說明兩個人人生的起伏跌宕,而加力這個動作莫名其妙,轉蹺蹺板立刻降格為純粹的轉蹺蹺板了。

不過我後來產生一個疑問,此席暗場甚多,中間觀眾不會覺得頻繁而產生厭倦情緒麼?每次暗場音樂觀眾略有騷動,我就很不安,生怕就像《雲水謠》似的,三分鐘一換場,讓觀眾疲勞。2個小時的戲,大概能有十多次暗場,平均每十分鐘一次,我在中途某一階段會覺得比較多。

其實我最喜歡的白姐姐的狀態是尚未脫離劇本時一字一句地讀的時候的感覺,很樸素很真實,稍微加一點情緒,就像原生態的音樂一樣,在那時我覺得那就是她自己的陳淑芬,不是那麼張揚的陳淑芬,白薈心裏的陳淑芬,但越到後來,我越發感到她在為了陳淑芬而陳淑芬,她在想像一個人去表演,而這個人是她不熟的,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模糊形象,她在演出中越往那邊走一步,我就越發覺得陌生和隔膜。白姐姐越到後半部分越用力,不斷地用力反而效果是失去了起伏感。

陳淑芬不是一個生活的鬥士啊。她的憤怒未必一定要用力地表達,生活中的文藝女青年更傾向于一種藍調的淡淡的哀怨。她對丈夫的怨恨,因為兩個孩子而引起的衰落,越是說得淺淡,在我看來倒越能顯現出她的驕傲和深刻的傷心。而最初讀本的那種女人的直覺在排練中就已經漸漸消失。

女人就是女人,再強悍再有個性的女人,她也會嗲,也會柔弱,她溫柔起來也會可人,她再失落也是女人。後半部分的用力一直是白姐姐在表演上我引以為憾的地方。如果白姐姐可以忘記了她在表演陳淑芬,她其實才真正成為了陳淑芬。有些朋友看完後說,感覺很四鳳。這讓我有點啼笑皆非。

白姐姐的舞臺功底無可挑剔,但是也許人藝的現實主義風格在潛移默化中使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一套風格,而我認為這個戲需要她在自己的風格裏加入新的元素,這種元素的生髮於再一次的自我發現。沒有人不是陳淑芬,也沒有人不是李政國,我們演戲是因為我們要發現自己。

一些觀眾在看完戲之後會更喜歡沙老師的表演,道理在於沙老師沒有打算把自己變成李政國,而打算把李政國變成自己。到後來結束時,兩人對視,沙老師改戲加了幾個猴的動作,其實裏面頗有某集《武林外傳》白展堂變身孫悟空的痕跡。但很自然,很沙老師,也很李政國,讓人們看到李政國內心還有自己的童年,真實而可愛。

沙老師的角色是一個比較淡的角色,他不是那麼張揚,他很守規矩,這種拘謹和約束,其實使角色與劇整體的風格暗合。女主角是一個添彩的因由,而男主角則是塊基石,有好的男低音,女高音唱得時候心裏才踏實,此處同理。而在演出的時候,沙老師確實靜下來了,而他本性裏的那些喜劇成分,反而使李政國更加豐滿,而不至於使安靜的人物流於死板。

但沙老師演戲中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不足:臺詞磕巴嚴重些,超乎邏輯的臺詞錯誤,如,我將在放假的喜悅和退伍的痛苦中越來越接近退伍。這應該歸因於常年離開話劇表演舞臺。從總體而言,兩個演員在戲中實際體現了自己的閱歷和歷史。這個版本具有北京話劇的特色和文化因數,好或者不好,都只是一家偏頗之言。兩位老師在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感佩的。

看戲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兒,看十八場重複的戲絕對是一種酷刑。然而這個堅持的過程和每一段生命的心理歷程相當一致。一開始的新鮮緊張,中間的麻木不仁,到後來的期盼結束,最後的如釋重負。

大概從第二周開始我就經常發呆了,每天聽小令姐姐講觀眾須知,其實是其中最好玩兒的事兒,好像每週的版本都不太一樣。有一句很搞笑的話:“因為劇場是一個原創空間,所以只有我們特邀的攝影攝像師才能夠拍照,但是今天沒有。所以請大家不要……”每一次聽這個轉折,我就想,不能等有特邀的攝影師來了再說麼,赤裸裸地調戲觀眾啊!後來這一句沒有了,大概嫌它長,但後面加上了:“……如果您看完這個戲有哭的話,可以取用我們的餐巾紙……”嚴重劇透啊!我要是觀眾,為了餐巾紙我也要哭!

其次好玩兒的事兒就是看燈光bug。因為燈光比較複雜,設備又不好用我覺得倆東北哥們兒深受折磨。特別是最後李政國說完倒數第二段的長詞之後,有幾個陳淑芬沉默的燈光閃耀。正常的順序是李政國說完,陳淑芬不說話,但那裏亮一下,陳淑芬那邊暗下來,李政國接著說。由於不熟悉設備速度,演員也是背對背,所以經常是李政國說完話,按鍵,然後李政國說下一段詞兒,陳淑芬身上燈亮,然後李政國說完,陳淑芬那裏燈暗,按鍵,李政國又說,陳淑芬又亮。音台其實不太看得到陳淑芬那頭的動靜,但這個地方我每天要伸長脖子看。

我覺得我寫完這段之後很多年不會寫觀後感了!

二、劇外種種——作為導演助理的總結
(編按:以下附有""之副標題,與文章中特別加""的,都是劇本中的台詞)

1、音樂Bug——“我真的不是故意害你跌倒的”

一共犯錯兩次。第一次真是魔鬼場,“不只是我,所有人都在尖叫呐喊”,到CD20的時候,把音樂放成了CD21,劇組所有人瘋掉,觀眾應該未察覺。原因是CD19的收尾比較短,在按暫停時,實際上音樂已經跳到了CD20,而我沒有看見,所以又按了“下一首”。此後這類錯誤沒有發生。第二次是燈光bug導致音樂bug,由於14-416-2的臺詞收尾相似,燈光給了一個暗場,我條件反射式的開CD13,心裏還想著:k,音量還沒給到呢。燈光馬上反應過來按錯了,立刻又給燈光,我接著反應過來按錯了,音量露了個頭,又給推下去了。應該除了音響邊上的觀眾,未受到負面影響。經驗教訓是,平時音量要停在零。

2
、眾人——“一直覺得和你通信是一件很特別的事”

因為宣傳需要,當初只寫了導演和兩位演員,所以幕後黑手們不妨“秋後算賬”。

1)製作人——“如果有一個人是我真正在意Ta的看法"

什麼是工作狂?

幹練真實。我還是比較喜歡我們火象星座的人,直來直去,有話直說,本性裏也很積極快樂,不像某些星座有什麼話非要藏起來,搞得人猜來猜去的,每天做事已經很累啦,還要猜來猜去的……小令姐姐實在是工作起來不要命的類型,不過看上去身體很好的樣子,不像某些女生精神和行為上是工作狂,然而一旦操作起來,必然大病數場,還都是生死攸關的大病,搞得自己可憐兮兮的,很想做女強人未遂,又倒蝕一把米似的。

不過女強人這個說法,本身也有點男女不平等的意味,強人就是強人麼,幹嘛加個“女”字。強的不僅僅是事業,基礎是身體。而女性其實在這方面有時候有點不注意,而小令姐姐這個能拼,很令人驚詫,而在長久的熬夜之後,她還能對人保持笑容,這個需要功力。

其次則是事無巨細,樣樣記得。事無巨細是一種性格,很多人都這樣,但往往由此發現自己有健忘症,繼而產生自卑,繼而被瑣屑的生活煩死。樣樣記得是一種本領,是事無巨細無可替代的搭檔。我不知道她具體管啥,但管的就是很雜:策劃啊、票啊、宣傳啊、戲啊,我說不全。我在整個戲裏是個很小很小的人,但我的事兒她都記得,從工作到生活,解決起來從不拖泥帶水。

審美品味。製作人的審美品味決定了她做的東西。路子很不少,大致能分為迎合市場、孤芳自賞兩派,還有中間路線。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設計師鄧總早就設計過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海峽對面的製作人能把握中央的精神把握得如此到位,實在令內地很多製作人汗顏。

《收信快樂》是一個明例,所謂“簡單而複雜”,是因為它找到了一個管道,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走進,不管是草根還是精英。我們總有感情,總要成長,總有一個情結揮之不去,至於那是什麼,那盡可以只屬於你的內心,但《收信快樂》讓你發現了你自己,這場戲就是值得的。

文化市場,就我的理解而言,需要你考慮觀眾,但考慮觀眾並不意味著遷就觀眾的口味,考慮觀眾的內涵在於你用一種適合的方式,適合意味著要有相當數目觀眾具有感知這種藝術形式和內涵的能力,引領觀眾的品味。迎合的最終目的在於引領,引領是因為你的品味要比普通人要廣泛要高超,你想要讓更多的人走上一個文化的更高的層次,讓人們于文化背後的人性探索更進一層,否則所謂文化界等於不存在,否則這個世界就真的只有唯利是圖的商人了。

一個製作人的理想顯然不僅僅是金錢,更是文化,否則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她大可以去搞些更賺錢的行業。對於製作人來說,最經典的東西譬如同白樂天的詩,譬如柳三變的詞,好懂好賣,有思想有技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泡在塵俗之中,最初的理想主義者大多難免或為銅臭所染,或在妥協中改變方向,這不應該責怪他們,我們都知道環境能有多強大。然而能堅持最初夢想者,又能有幾人?又該有多珍貴?很慶幸,又讓我得遇一個。

為他人著想。很多天才為了自己犧牲他人的利益,卻可以被歷史所原諒,為輿論所原諒,只因為他們是天才。他們以為他們看透了時代便可以超越時代,譬如周作人可能參透了你爭我往的實質,他便含含糊糊地做了漢奸;譬如王維可能入禪太深,看透了改朝換代,便以為可以投降叛軍;譬如畢卡索以為把握人性與世界背後的扭曲與虛像,便可以放縱性情玩弄女子。我尊重他們的理由,我鄙棄他們的行為。作品或許足夠偉大,人性的根子卻腐壞,總會有人看到他身後的真相,而暴露這一切,對於損毀一個本該不朽的人已經足夠致命。他們的聰明才智為他們作出了錯誤的選擇。而生活中那些稍有成績便自高於人的“人才”們比比皆是。

我校最不值錢的東西是自戀,最稀貴的品質是為人著想。而為人著想不僅僅是個想法,更難的是如何採用讓別人舒服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好意。姐姐具備這種品質,同時具備這種能力。譬如,她想為我加薪,就讓我來做音效,不違反規則,我的良心也才安寧,同時又帶我去蹭各種飯,其實這好意也是給我加薪,不僅僅是吃飯的問題,見各種人,聽很多人說話,也是在擴大我的視野,瞭解這個社會。這對於一個在校讀“經”的學生來說,無比重要和必要,而我卻真的缺乏歷練。為了答謝我社團,特意分撥些前臺工作名額,讓我社團的新人們來看戲,對於社團來說,這一方面體現了社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觀戲經驗,形成共同的生活經驗,其實是十分重要。而對於製作團隊來說,社團同學的前來也確實在觀眾入離場的時候起到了些許作用。

在為他人著想中實現雙贏。這已經不僅僅是品質,而是智慧。而智慧讓強人是女強人,這裏的“女”只是要說明,她在這個殘酷競爭的社會裏遊刃有餘地保留著特屬於女性的體貼與柔和,保留著女性的溫情與魅力,讓“製作-人”這個名稱,豐滿。

2)宣傳——“你的那些話實在是很難讓人不打斷"

如影隨形

管宣傳的女孩兒是一個很能說話的女孩兒,叫王影影。工作了,但比我還小,但她工作了。跟有很多話要說的人在一起的好處是,你說一點話就會被打斷,她就主觀判斷了你的意思,然後就可以聽很多話,這個交易我總會覺得很划算,所以我喜歡別人有很多的話——只要廢話不要太多就好。她說話又很快,很多主觀判斷,很大聲地讚美你,很大聲地嘲笑你,聽她罵人,你會覺得很愉快。她染了頭髮之後,很像金毛獅王,雖然是染成紅色,但還是很像金毛獅王。

有一天,我們去看戲,說到感情啊,分手一類的事情,她突然有點惆悵地對我說:“唉,你知道嗎?我已經一年多未行人道了。”我接著很惆悵地回答說:“唉,我都二十多年未行人道了。”她歪頭想了想,好像還是我比較慘一點,馬上就又開心了起來。

她管的肯定不止宣傳,看她每天都很累的樣子,據她說,每天大概都三四點睡的樣子一開始的時候還能堅持看戲,堅持看完戲哭一哭,後來有空閒跑到我音台這邊,就趴到一堆衣服上睡覺。這讓我很羡慕。她不睡覺的時候,會分糖給我吃,我們就悄悄地輕聲地不發出聲響地吃東西,然後警惕著Cue的來到。

又有一天,演出中,她跑到我身邊坐下,那會兒恰好沒Cue,暗淡燈光下,她的唇膏閃閃地泛著光澤,你知道亮色的豔紅唇膏在鵝黃的光線裏其實蠻好看,在我心裏就yy(意淫),哎,今天這唇塗得很性感啊。接著我又去看臺詞錯誤去了。過了一會兒抬頭一看,她拿著餐廳紙捂著臉,我說:“哎,還沒到結尾你怎麼就哭了?”她說:“我嘴唇流血了……”都是yy惹得禍麼?

慶功宴之後,我送她一個小禮物,她說,為什麼?我愣了一下,她說,哦,你補我的生日禮物。她抱抱我,說,祝你一路順風。這個人比我小嗎?

3)燈光——“但不可能,我已經懂了”

鏗鏘二人組

戲的燈光變幻比較多,這兩個東北哥們兒來得比較晚,所以剛開始頗有些被燈光cue弄得暈頭轉向的趨向。但東北哥們兒都很實在,大有不弄好燈光不甘休的趨勢,後面的燈光一場勝過一場,漸漸那個燈光按鍵聲音對我形成了條件反射,聽見那個聲音我莫名其妙地就想按音樂Cue,我只好緊緊把手插進口袋裏來抑制這種衝動。

後來場務臨時有事,每天整理舞臺的工作也落在燈光身上,於是每天來到就看到他們辛勤整理舞臺,拖地擺粉筆。影子拖在地上,長長的,有時候停下,看昨天的畫。

慶功的時候,志東說,我每次操台,看到結尾都會哭。 
導演,你看看你把人家實在人折騰的……

4)監製——“這裏的人很有錢"

我跟他不熟

投資人是老闆,跟幕後老闆講話多少會緊張,所以不熟。 
找他拿了兩次票,慶功宴喝過兩次酒。 
很帥很帥的樣子,小受的那種帥,他戴眼鏡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說話聲音輕輕的,會笑得很羞澀,五官很精緻,像個女孩子,估計腐女們都會很喜歡呢。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投身舞臺。 
喝酒的時候,他企圖撮合別人製造火爆場面,結果自己製造了火爆場面——他定然高興得直接醉掉了~!某次舉杯的時候,我站在他旁邊,我盯著他看了好久:他的眼鏡原來沒有鏡片啊!

5)場務——“但我還是繼續寫著”

小孩子

坐過一次他的順風車。隨便聊些什麼,他很有上進心,沒有任何壞習慣,什麼都熱心去做,積極規劃著自己的前途,不想讓家人操心,不給家裏增加負擔,很懂事。有時候也會短暫地陷入到迷茫:有一天問我金融危機是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工資,看上去非常惆悵的樣子。但只是短暫的,我知道他只是想把自己做的更好。不一會兒,他又跑來跑去接著繼續積極地投入到他自己的工作。吃苦受累,他常常沖在最前線。對每一個人都很謙和,熱情主動地跟你打招呼。我的印象裏,他是個自立自強的好小孩兒。

他比我小,但仿佛比我大——為什麼仿佛人人都比我大!

6)道具——“那是呈現我自己的一種方式”

舞娘

道具姐姐胖胖的很可愛,她的名字因為和北大學三食堂現在的學名(康博斯)很像,所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多數時刻都是沉默的樣子,並不多說話,她很親切地跟我打招呼,我便不知道下去該說點兒啥了,她也不知道,所以也沒多說過什麼話,但看她一天到晚都笑容可掬的樣子,特別快樂,就會覺得很開心。

聽說她很能喝酒,但因為每次她都要開車,所以都沒有見識到。但比較震撼的是,慶功時,表演了《舞娘》現場版舞蹈,監製大人當即拜伏石榴裙。

7)小提琴手——“太多事,我以為我懂其實我不懂” 
(編按:就是之前我說哇塞原來寫東西超厲害的小范。)

博客

我只跟她說過一次話,她每天排練對我說一句謝謝。但某一天在製作人姐姐的指引下,翻閱了她的博客(證明了(1)中的敬業精神,什麼都被她翻到了)。很多世界真的隱藏在背後,即使離你很近的人,很近的地方,世界你依然看不到。開場:小提琴很好很強大,博客:小提琴手很萌很幽默。

三、劇後一種
 

十八次,迎來送往 
十八次,燈光亮起,燈光熄滅 
十八次,鋼琴的低音A響起,孩子的笑聲沉寂 
十八次,你歪頭看著我 
十八次,鮮紅的坐椅歸於靜默 
…… 
十八場,《收信快樂》長大了。

附錄:剩下的碎字
《收信快樂》期間零零碎碎寫了些亂七八糟的“校內體”的字兒,附之以紀念。

一、

步履,只是平白地流 
從這一頭到那一頭 
青春遊動于沒有發育的青春痘 
那是讓人犯困的鏡頭

秋天的枝頭 
空了很久 
昏黃夕陽 
記不起飄落的理由

還沒有來得及問候 
卻把問號丟進了汽油 
惡狠狠掐滅煙頭
爆一場火給夜色朦朧

二、
我不知道
行走的理由
遙遠的惦念
回憶一句問候

我不知道
停下的理由
夕陽的天空
回頭招一招手

我不知道
等待的理由
模糊的高樓
寒風吹過街口

我不知道
相信的理由
背光的鏡頭
影子長長回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