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說這趟短暫五天的吃食吧。
(作為員工旅遊的參考,嗎?哈哈哈。)

在經過整整十二個小時因大霧而帶來的折騰之後,到了北京,跟溜溜的媽約好碰面順便給溜溜貓女兒送壓歲錢,晚上就順路約在她家附近的海底撈火鍋店吃飯。

北京火鍋城滿天下,但話說這海底撈呀,真是一個嚇死人。

服務周到得嚇死人。太嚇人了。周到的甚至有點兒壓力了,先前溜溜媽就帶我來過,此番再臨感受格外如是。

連我表哥公司的內部會議,都聽見那精明能幹的Doris小姐在叫員工學習學習海底撈,這從四川簡陽市來的火鍋店,厲害的不在鍋底或是用料,而在"人"。

進門兒的等候區(是的他們生意好到就算晚上八點去都還是得排隊等,甚至還有號碼牌),不光只有椅子,還有免費的豆漿、水果、蝦片,甚至可以當場修指甲、擦鞋,算是在北京看到繼大董烤鴨店的等候區有紅白酒後,最驚人的等待方式,吃大董的是好野人,海底撈可是平民消費哩。








然後好不容易排到位子,一上樓就有一堆川妹子親熱的叫著"姐"(哼殊不知我現在潛意識中最忌諱就是這了啦嗚嗚嗚),引座送水果拿圍裙也就算了,有戴眼鏡的還給你一小塊拭鏡布,有點莫名奇妙當了大爺的錯愕。






吃食上,不管是調料鍋底都"還行",白鍋的清湯在北京慣常的重口味中更是舒爽,主要就兩個特別引人記上一筆:這兒的鴨血是驚人的鮮紅色,而非慣見的氧化暗紅色,服務員說是"新鮮嘛";另外還有現場表演的"抻麵",一小服務員拿著麵團兒就開始甩呀轉呀,舞到酣處麵條兒還可以當彩帶甩到客人面前嚇唬一下,等到真吃到口裡,視覺上的印象早強強勝過那滋味。







凡此種種,其實有種被過度服務的黏膩感,並不是太自在,雖然那些服務員的表情也並不像全然裝出來的,但一頓飯吃下來總覺得有點彆扭,表嫂小貓說,「挺奴性的。」但生意卻仍然好得出奇,或許在多一分則粗魯、少一分則荒忽的這城市,這樣的服務還是挺有人緣兒的。

海底撈放在門口的徵才啟事還有顧客感謝狀,看著就好有壓力。




不知怎地,明明腸胃已經不若年輕(最近頻愛稱老)時了,去北京都還是要饞嘴犯賤地硬要吃頓水煮魚才開心,而每頓後還必鬧肚子,但還是偏向虎山行,這次吃到的,是離曾經住過一年的左家莊不遠的「紅京魚」。


想起第一次吃到水煮魚,就是跟莊仔吃的,那時在魏公村雕光附近的一家小破店,莊仔點了這菜後,我一聽到"水煮",滿腦子想像是如白灼啦黑白切那樣,大概就是魚片川燙以後拌點兒調料,清清爽爽乾乾淨淨。

沒想到,上來一大鋼盆,滿面浮著大紅花椒辣椒還有咕嚕嚕油泡兒,魚片完全沒頂在裡邊,當場傻眼,服務員拿著漏勺撈掉那些椒兒們,雪白的魚片與底下墊著的豆芽兒才重見天日,配著紅豔豔的油煞是好看。

後來才知道"水煮"是川菜中的作法,凡是看到"水煮"兩字,就別想討得好去,水煮魚的作法便是將活魚切成薄片後稍加些鹽、蛋清及濕粉,以開水汆至斷生後再以調好配料的熱油澆之,並馬上上桌供食;而配上四川好的花椒麻椒辣椒,好的水煮魚應該是保持魚肉的鮮嫩,而表面的辣更是應有豐富層次,凡是只有表辣而讓舌尖或是嘴唇有麻感者皆是次品。

還有,不知怎地,總覺得水煮魚就是要用鋼盆裝才夠味,在幾家高檔裝氣質的川菜館吃過用大瓷碗裝的水煮魚,都覺得這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野有野的好,粗有粗的妙,水煮魚就是要配大鋼盆,才是川菜橫衝直撞的本色。

聽說這紅京魚挺有名,水煮魚的味道果然也是鮮辣而不過分麻。比較好笑下菜的是莊仔拿著我相機自拍的笨表情:P。




要離開的前一晚,莊仔又將我們帶到離南鑼鼓巷散步十分鐘恰恰好的胡同中,一家名喚大貴的小改裝時髦內斂餐廳吃飯,大貴顧名思義,就是吃貴州菜,雖然西南菜系都免不了辣,但貴州菜的辣帶點兒酸,聽說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俗語,聽說有爽口提神、去油化脂、健脾胃的功效,其中又以"酸湯魚"最有名。






比起水煮魚的豔紅,酸湯魚的湯色相對橘紅淡漠些,用的是魚湯打底,加入貴州的糟辣椒、小米辣、木薑子油,魚則被切成了一指見寬的塊,去了頭尾,還要加豆芽、酸菜、蕃茄,吃完魚還可以叫些豆腐啦等等的料,把魚吃成火鍋,利用得挺全面。




我們還點了些小菜,雞絲蕨根粉還有蕨巴炒臘肉口感很特別,怪了貴州菜特愛用蕨類的根部來入菜,蕨根粉跟蕨巴都是用蕨類的根部澱粉做的,前者跟粉條有點像,卻又比粉條有嚼勁,吃起來有點像涼麵,只是輕盈得多,加上老陳醋,整個是一道爽口,蕨巴則是呈黑色的片狀,很Q,口感差不多就介於河粉跟寧波年糕之間,但卻沒有米製品的黏膩,很舒服。




很有趣的是這道甜點,喚之為"極品蜂窩煤"。


在北京的胡同中,冬天都可以看到牆腳堆著一疊疊的蜂窩煤,這可是沒有水暖或是電暖系統的胡同居民冬天的恩物,燒完後會呈肉色粉紅,在灰灰的冬天中,很有種性感。


而這道甜點是用黑糯米粉做的,擬蜂窩煤之形,故名,下邊還鋪了花生渣,乍看有點像打了洞洞的Brownie,吃起來的口感又像是沒加太多豬油與糖的豆沙做成的,配上貴州菜的酸,還算是挺相得益彰的。

記下幾個菜單上名字特怪但顧不上吃的菜名兒:
怪嚕飯。(怎麼想到的是魔戒裡邊那個咕嚕先生的頭><)
軟哨麵。米豆腐炒軟哨。(軟哨到底是什麼?!)
畢節酸菜炒湯圓。(還以為台式鹹湯圓已經是想像盡頭了。)
青岩腳板皮。(媽呀我竟然想到阿貴系列中,有一集老師去做家庭訪問結果把阿嬤的腳皮兒當魷魚絲吃的橋段。)


(恩,另外此番上述餐館都人均消費五十人民幣左右,不誇張了吧。)
arrow
arrow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