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此番返台,由於此前天天跟內地同胞廝混,所以習得一口好北京腔(誤),講到剛回來跟大家吃飯時,飯後M載我回家,聽到一臉嚴肅地跟我說,「妳講話再這樣像北京人,我就把車窗通通打開,讓紅色的空氣散出去!」

我很委屈,我都已經盡量不講「一顆紅星、兩手準備」這樣的北京俗語了耶,我也盡量克制在餐廳中舉手大叫「服務員!」的衝動了耶。
M糾正我,所謂的腔有時候不過是個小語助詞,就會差很多。

例如我說,「像那個餐館的服務員,餐點,裝潢,氣氛……都挺好的。」
M說,北京人才說"",在台灣,要說"",「像那個餐館的服務員,餐點,裝潢,氣氛……都很不賴。」這樣講才對,他說。

(可惡連這點小語助詞都那麼計較,怪不得我聽不懂郭德綱的北京相聲,北京朋友也看不懂海角七號。)

然後矯枉過正,我過兩天講話就都台灣國語,尤其下了趟南部辦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只要跟台中的北鼻講話,就會開始"速速速"。

這次換北鼻大叫了,「泥不要跟我講話就變台灣國語!!!我是台中人,但是講話沒有台灣狗以!」

台中腔不過只有多加個"",一堆台中人如此堅持。

北鼻說,她有次在路邊攤吃越南小吃,店裡有卡啦OK,吃著吃著就有位大叔進來投錢,點了王力宏的《唯一》,她心想,噢!這大叔還真新潮,結果,他一唱,她就歪腰了。

BABY妳就是我的唯一/兩個世界都變形/回去談何容易…“

「每一句歌詞,他都很堅持的要加個““。」北鼻說。

我笑到差點噴早餐稀飯,好樣的,台中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