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幾乎可以說是專門給彼岸那個,一週以後該交生日禮物給我的小妮子看的。我好想念半夜看完妳給我的片子,然後躺在濤濤家沙發上,傳著簡訊,發現我們最喜歡的都是同一段時,的靈犀。)
以前在某大雜誌工作的時候,由於地利之便,所以常常會趁著寫稿或是訪問空檔,走過兩個街區去長春看莫名奇妙的藝術電影,現在狀況不佳,整理一下這幾個月的片單,發現自己越來越四體不勤了,選片的標準要嘛就是越來越衝著感官刺激,要不就是繞著信義威秀、京華城喜滿客、微風國賓等等多公車又多廳之處,越方便越好。

(噢另外一個無理性的選片標準是,背景是紐約者或是有可愛的英國口音演員者,必看。)

這真是一種歐巴化的表徵。不過看看,還也看了不少片子。現在一週必看一兩場電影,卻不見得看得上一兩場表演。很糟。

看黎堅惠的【時裝時刻】,裡邊寫到她第二度離開《Amoeba》時,「感覺像是幹了一場革命,元氣大傷,身心皆支離破碎,又像被一場大火燒過,不知道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不想看雜誌,不想看時裝,不想工作,英語裡這狀態叫做burn out,是過度投入的結果。

我知道死了很多細胞,因為我對很多人與事都失去了感覺。然而置諸死地而後生,過幾年我發現,這些傷痛給我開了竅,長回了另一批新細胞。」

或許差不多就是類似這樣。
只不過,我可能等不了幾年。只好開始一點點整理,擰緊。從記下看了什麼開始。即使可能只是短短的,芭樂的,甚至是沒啥邏輯的。

《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衝著兩大正妹,一看到海報的時候心頭就一把火,拼命記得無論如何一定要看(謝謝Jessica臨時惠贈試映會的票啊)。七十分。兩大正妹的戲份只能說恰如其分。覺得Scarlett勒胸應該勒得很痛,好好一個馬丁尼式的Juicy girl被戲服綁得一點都不可口。
而我愛的Natalie可能限於角色,不是骴牙咧嘴就是歇斯底里,攝影還故意把英國灰暗的天空在她美麗的臉上打出超故意的陰影,那種三立八點檔式的"我現在要使壞囉"的陰影。(然後把英國史又串起來了一部份。看完突然想念起英氣十足的凱特布蘭琪,決定清明假期來把兩集伊麗莎白重看一次。)


《天堂邊緣(The Edge of Heaven)》。在貧窮男的大力推薦下,也是無論如何拼命記得要去看的片。很久沒進真善美了,總覺得位在西門町鬧區當口的舊舊戲院,老讓我想到舊金山斜坡上的那個拉丁破戲院,有種百年孤寂的魔幻感。而在真善美看一部這樣的片,格外蝕刻入心。一樣是多線交錯的文本設定方式,一樣是探討不同族類之間交錯的命運悲劇,但個人覺得《天堂邊緣》整個是大勝《Crush》跟《Babel》。因為安靜。
雖然老是讓劇中人物"看似無意地擦身而過"這部份的劇情設定讓我覺得有點over,但不管是暴力、死亡、哀慟,《天堂邊緣》對於所有的負面表述都用一種極為不見血的方式,甚至冷靜到像是房內附設的針孔攝影那樣的無情。
但正是蒼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最佳表達方式啊。
也因為這種安靜,片尾的開放式想像與救贖格外可以說服人。看完沒掉淚,卻是心底重重地生了塊瘀青。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就"暢銷書影像化"這要求,算是四平八穩,原著中該感人的部分都有拍出來了。演爸爸的演員年輕時真是帥,像是傑若米艾朗那樣的帥。還有演哈山的那小朋友真不知道哪找的,整個是以臻化境的老人臉。


《PS我愛妳P.s I Love You》。雖然很多女性友人看了都哭得悉哩嘩啦,但我一看到Hilary小姐那麼feminine地穿著絲質洋裝、三吋高跟鞋就忍不住失笑。
我是難以取悅的觀眾,對我來說,她的剛毅線條下巴還是中性一點更有魅力啊。不過還好,找了個300壯士的肌肉男配她,勉勉強強把她的中性力道壓過,很難想像如果讓Hilary配上Hugh Grant……..(噢!寒!)


《27件禮服的秘密(27 dresses)》。我只能說,有可能當伴娘者必看。一針見血、萬箭穿心、血流成河。然後看完就絕對不會答應人家當伴娘了。


《曼哈頓奇緣(Enchanted)》。看Disney長大的幸福小孩,在開始懂得世界並不是卡通中那樣美好且順理成章之後,看這部片初始還真會挺有共鳴的,尤其看到夢幻公主擺在中央公園,就像不小心忘了出戲的水蜜桃姊姊般令人抓狂那邊,簡直是打從心底譏笑起打小的公主夢。
結局又來個Happy Ending雖是不得不爾,但是畢竟是迪士尼自產自銷,沒辦法像史瑞克那樣徹底顛覆(倒是一開始的大怪獸超故意做成史瑞克的樣子,有夠賤。)
音樂是小美人魚的亞倫孟肯做的,難怪非常容易有切入點,幾個朋友看完以後在MSN上都動不動拿the true love kiss開玩笑,非常餘音繞樑。
艾美亞當斯的聲音實在很性感,但,她的手那般演完都不會抽筋嗎?


《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中國翻"遺願清單"嘻嘻嘻)》。又是衝著casting去看的,沒有太多出奇的片子,靠著環遊世界的取景(我的媽那要多少製作費)跟兩大卡司,跳脫HBO自製電影的格局。而我還是落淚了。兩大性感老熟男(老熟男真是我的菜)對槓的火花,有點遺憾地在溫情式的四平八穩好萊塢式劇情設定下,未如預期精彩。傑克的玩世不恭與摩根的謹言慎行,都沒有跳脫出既定的角色印象(如果讓他們的角色個性對調呢?)。而傑克那壞傢伙的角色魅力顯然又更甚摩根老好人一籌。


《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反正本來就不是墨鏡衛爺的粉絲,重慶森林跟春光乍洩也沒有看到會背,所以沒有抱著很高的預期心理,純粹抱著看正妹跟聽音樂的心情去看。這樣,就沒有很失望。瑞秋懷玆的絕望美已經夠凜冽了,但娜塔莉波曼的揮灑更是驚人(《美人心機》中就over了)。但即使不是衛迷,仍然看得出來導演太多的消費自己痕跡,如居Q說的,這是一罐藍莓醬,不新鮮。
但仍是很甜。在她們的微笑流轉間,也在諾拉的嬝然歌聲間。


《柯洛弗檔案(Cloverfield)》。噁。


《潛水鐘與蝴蝶》。基本上,那就是一部電影攝影鏡頭大全的入門實証集。很美但很做作。不過說實話,原著拍成這樣影像化的風格式作品已屬不易,算是各自有各自的力量的稱職作品。


《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跟著公仔達人看電影的結果,就是邊看邊有即時解說。學很多。哈。而且是部不錯的紀錄片。有拍出夢想與感動,也拍出他很像人的可愛面,而這,也就夠了。


《四月三週又兩天》。陰暗的羅馬尼亞場景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距離感,人性的豁出去荒謬得令人不忍,而那場十分鐘應該有的大聚餐場面拍得真是好,把不見血的唇槍舌劍拍得刀刀入骨。


《長江七號》。陸資引入的合拍片,大筆資金與龐大市場究竟對於創作者是好是壞?看這部片就知道了。不上不下,尷尬得緊。但看到徐嬌從天上掉下來時也玩如來神掌,真有種氣不打一處來的悶。用了五個編劇是怎麼回事啊?這樣消費自己的老梗?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金馬期間看的,現在剛好快要上映。真的,大推。近年來看過最聰明的華語片了。(即使是專屬於這個城市的,小聰明。)張鈞甯真的好正。


《舞妓哈哈哈》。也是金馬期間看的,宮藤官九郎大神的編劇作品,一以貫之地白痴到出神入化。最喜歡堤真一對著柴崎幸大當溜鳥俠,還說,「來握握年薪上億的大棒吧!」,而柴崎幸拿出打火機對著小鳥燒去,若無其事地說,「噢對不起,我以為是HOPE煙。」賤翻了。比我以前若無其事對著上學途中碰到的暴露狂說"太小了"高招上一百倍。再拜宮藤大神。




《蜂蜜幸運草》與《電影情人夢》。日式尷尬純愛片,不管主角配角,唯蒼井優是王道。


《ONCE(曾經擁有)》。這部台灣連DVD都沒發的片是真該死,不僅內容一句話打發,簡單無事到讓我連take line都很難為其設想,卡司也是新人清新面孔,難怪不僅上不了院線,也很難發DVD。但也是真正好,簡單無事、一句打發、清新面孔,所有該死之處都是絕妙之處。
女主角拿著Demo,在夜半的雜貨店急急買了電池,穿著睡衣就邊走著邊配起詞來,鏡頭長長地跟著她,她專注地覺察不到除了音符之外的任何事情,動人到簡直令人從心底深深地羨慕起來。

配上Falling Slowly,送給這個下雨沒完的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