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要看孟小冬。 
前後陰差陽錯,從試片到現在還沒看《梅蘭芳》,但被這期三聯生活週刊上的一張孟小冬照片迷住了。 
喚之為冬皇,可見這女子之剛韌孤傲。


 

剛好我本來對《梅蘭芳》的期望,本就在章子怡的孟小冬。 
那二十五分鐘的六場戲絕對是點睛。我這樣相信。 
(還有年輕時代餘少群的鬥戲部份,應該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這期三聯生活週刊封面便是梅蘭芳的角色,在這個浮躁的年頭,回頭看那時代的盛世梨園,的確會有種感慨跟嚮往。 
(目錄請見:http://www.lifeweek.com.cn/iRelease/jsp/other/IssueView.jsp?issueid=507

當然對於梅大師的敘述多半還是繞著他的完美打轉,只是,一個外人看起來再完美的男人,絕對有所缺點。 
而孟小冬,絕對是成就梅蘭芳此生完美的必要缺點。


即使是前後付出了六萬現大洋,以梅蘭芳研究者吳迎的說法是,「作為男人來講,也算是完人了」,但見鬼去吧,不管怎麼說,我就是要說梅蘭芳還是對孟小冬有所虧欠的。

能讓這麼驕傲的孟小冬,在報紙上公開啟事承認自己的失敗,可見其痛之深刻。 
那起初的相信與相知,是無價的。
那麼些錢,以孟小冬的本事,她自己要願意商演登臺,或是委身於巨賈,哪有什麼難事。 
若以孟小冬之後做杜月笙的姨太而評斷孟是一個愛錢女子,可是大錯特錯,真是如此,孟小冬也不會在她三十五歲之後的照片,全無笑容。 

梅的六萬現大洋,不過買他自己一個心安。

(福芝芳的角度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當然,昔日陳年舊事,不過是今日一段談資,只是在舉辦過奧運的年末京城,能沉澱下來回首那段恩怨情仇,或是恰得其時。

就算拍了《無極》那般的墊底蠢片(其實也不算墊底吧,再怎樣都有《十面埋伏》頂著呢),能再來拍《梅蘭芳》,光是這點,就必須得尊敬陳凱歌骨子中還是個文人。

戎戎閨蜜寫到一段她採訪編劇張家魯的趣事,張家魯寫信跟她說,「05初在北京寫完第一版劇本,輕暢之餘遂與國富導演、老杜及友人二三登香山,欲往梅先生墓參拜。時值深冬,雪積盈尺,途徑陌生,幾番尋覓不得法,正圖放棄,山坳裡竟悠悠轉出一人,不知鄉民村叟,替吾輩指路。順利詣墓祭拜後,忘了是誰驚醒:''不愧是梅大爺。這麼大冷天還派了人指路!''眾愕,相對欣然。

那年夏末。劇本又要大修,獨自在臺北氣鬱。讀''孟小冬傳'',知先生墓在臺北近郊(新莊佳山公墓),遂驅車往詣。蓋年代久遠,問管理員皆不知有彼,只得自尋。在墓區轉了一兩小時,大汗淋漓,終於放棄。乘車時突然想及:''----畢竟是孟先生啊。''

一熱一冷。一寬容一孤傲。我本不該去那趟佳山。

http://marongrong.blogbus.com/logs/31903357.html

(另外一篇講梅與孟也甚好,http://marongrong.blogbus.com/logs/31604995.html

這段短短的文字,我看了又看。

能得到這樣的理解,在這其中的人也就值了。

看見點孟小冬的孤傲,就有了點力量。

很長一段時間其實內裡是在一種"對任何事情沒有真正的勁兒"上,但這陣子,為了諸多原因,還是逼著自己拼了。 
幸運的是,夥伴們都很棒,也收獲無數溫暖的協助。 
下週一就要開發布會了,為了發布會,這兩天我都宿在劇場辦公室的沙發上,不能說是不累,但要對抗北京零下八度的冰麻天氣,也唯有如此。 
鼓勵自己記者會完之後,去看《梅蘭芳》吧。

批ㄟ斯: 
看到昔日一起看戲的朋友點評,「梅家不能容忍一個蕩婦演他們的母親,卻能放縱把他們的母親演成一個潑婦。」我大笑了。這些傢伙的嘴啊。

衍生閱讀:

《一個真實的孟小冬》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64592

 《梨園冬皇孟小冬傳》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7320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