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戲仿狄更斯《雙城記》的口氣來做個開頭,那麼,對於劇場表演這樣一種又龐大、又昂貴、又難以複製、又毛利很低的消費形式來說(對不起我捨棄了「藝術形式」這樣一個陳義過高的形容法),這是一個最chaos的時代,也是一個最cosmos的時代。

chaos
的意思是混亂、無秩序,而cosmos的意思則是秩序、和諧,這一對相生相剋的詞語,同時互為表裡、近乎完美地存在於台南人劇團接下來上檔的"新"作《K24》(這乍看匪夷所思的劇名,其實也就是chaos的諧音)中,也因為這樣前後歷經破五十場演出、兩岸近百人工作團隊所共同努力出來的的衝突與調和,我敢大膽地、賭上過去所有努力所換來的一點點微小得可憐的名氣與地位說,《K24》,絕對是當代台灣最重要的劇場作品之一。

咳咳,在此還是隆重正名好了,這次的演出,全名應該叫做《K24第一季傳奇再現版》(以下還是簡稱《K24》),而之所以把"新"打上一種存疑的口氣,是因為這齣接下來四月中旬開始要在台南、台北、台中等劇場演出的戲,包括之後夏天去北京的再次登台,其實前後演出時間跨度長達三年多,從馬祖南竿介壽堂一路演演演,從一二集演成一整季,從完整版演到復刻版再演到傳奇再現版(好像唱片慶功改版噢),還跨海演到北京,從一個大男孩的紙上狂想,變成劇場中的口耳傳奇,從不切實際的衝動揮灑,變成紮實六小時的緊湊演出,這些讓近百人不計一切瘋狂成就的果實,在這個急功近利的複製共享年代,顯得多麼珍貴。

二十一世紀的劇場(或是廣義的表演藝術)工作者,所面臨最大的威脅、與吸收養分最重要的來源,很矛盾地都是影視作品,而《K24》最可貴的態度,便是不卑不亢地,正面承認與消化了這個事實,並且以聰明與努力,提出了一種可能的共存與昇華方式。

不管是電影,或是電視,甚至youtube或是土豆等現在唾手可得的網路視訊,只要是出現於螢幕上、易於複製、所謂大眾通俗的娛樂消費與殺時間工具,都是又貴又麻煩的表演藝術之最大競爭對手;但同時,新生代的創作者,幾乎是打從娘胎一睜眼,就分分秒秒生活在這樣的電子刺激中,要說完全撇開影視的影響,是不可能的。

但我實在非常無法忍受某種,乾脆把影視工業作品的努力成果拿來當作賣錢梗或是取巧笑料的方式。

譬如直接拿連續劇或是電影改成所謂的舞台劇版,例如《奮鬥》(去年中國最火的連續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十年前中國最火的連續劇)、《英雄》等等,真的都有人做過話劇版,最近還有人要做《越獄》(我的媽啊我幹嘛不在家看正港的平頭帥哥就好);或是拿大眾通俗綜藝節目的橋段作梗,譬如在戲中學《超級星光大道》或是利菁,等而下之的甚至直接把一些電影或是流行歌的名字拿來改一改,就當作是商業化了,譬如《滿城盡是金字塔》、《有多少愛可以胡來》之類的戲,這些充斥北京商業市場的戲,我在北京一看到海報就發抖,是嚇得發抖,也是氣得發抖。

如果可以花一天新台幣十多元的成本,就可以在家穿睡衣、喝啤酒、摳鼻孔,就可以看原版原汁原味的帥哥美女,那我幹嘛要花上二三十倍的錢,還得巴巴地跑去劇場,若是下班時間趕去還得挨餓,這樣何苦來哉地折磨自己,只為了看山寨版的下腳貨笑料?

不加思索地將現成的影視元素便宜行事,某程度是劇場工作者的自甘墮落,也是對於觀眾的輕視勒索。

劇場這種形式之所以還存在、甚至市場化浪潮方興未艾,就是還有其存在的需求,搭著北京這幾年商業小劇場的熱潮,就連《瘋狂的石頭》導演寧浩、《女人不壞》的執行導演小江,這些在商業主流市場中已然聲名鵲起的大銀幕戰將,都在籌備把一些未能通過編審的創意,回頭於劇場中演出實現;而一些新興視頻載體的名人,如以《男藝妓回憶錄》、《你在哪裡》等網路視頻作品,在中國網民中一砲而紅的筷子兄弟,都考慮以線上網路愛情主題短片、結合線下劇場實體互動相親演出,再回頭把線下活動的紀錄片段上傳的形式,以這樣虛實結合的的獨特創意來推動系列新作。

能夠與觀眾一起呼吸、零距離實際接觸的劇場,仍舊是不可忽視的通路。

但,憑什麼?對觀眾來說,相較於其他種類的消費產品,就票價與時空限制等因素,劇場演出的單位成本實在太高,因此,劇場工作者如果不端出更精緻更獨特更原創的作品,怎麼能夠與汗牛充棟的影視作品競爭?怎麼能夠超越梅蘭芳大師好不容易突破升級的倡優形象?更遑論打造什麼華人百老匯等等不切實際的口號與夢想了。

而《K24》的編、導(北京版觀眾有幸的話,還可以看到他客串演出)-蔡柏璋,不僅是台灣劇場界新生代最受矚目全才,也是台灣最年輕的中型劇團藝術總監(他才二十七歲),更無疑是在劇場面臨影視等多元娛樂媒介步步進逼的壓力下,華人劇場界最值得期待的名字。

先說《K24》的情節好了:國家劇團即將上演莎士比亞經典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並由總統千金擔任茱麗葉一角,K24情報局線索顯示,恐怖份子早已混入該劇組,並且計畫將在首演當天的舞台上謀殺總統千金。而就在首演前兩週,飾演奶媽的演員卻離奇失蹤,劇院緊急舉辦演員甄選,探員Mario要如何順利通過甄選,以便獲得貼身保護總統千金安全的mission impossible?究竟莎翁原著當中會有哪一個角色想要刺殺茱麗葉?Mario又該如何在舞台上見招拆招?事件的背後隱藏另一個更大的秘密到底又是什麼?

(看起來就是一團混亂吧。而且真的讓人笑到翻天。真,的。)

不諱言嗜看美國影集的蔡柏璋,是台灣大學戲劇系第二屆的學生,但除了莎士比亞外,從小看到大、精彩又吊人胃口的歐美影集,也是他很重要的養分,於是,他大膽地提出,「誰說觀眾一定要在一天晚上就看完一個故事?為什麼劇場中不能有"請待下回分解"的懸念?」,然後,華人劇場史上第一齣以影集形式演出的作品,就這樣驚天動地掉進了向來給人多少有點侷限印象的(小)劇場。

對於年輕創作者,尤其是在後現代主義氛圍中長大的創作者,在有限的時間(劇場演出時長通常只有一到兩個小時)、有限的空間(這通常肇因於有限的預算,除非美其名曰寫意想像實際上就是沒錢搭景買道具,或是應用所謂的多媒體啊講白了不就是打投影,不然哪可能在劇場中上天下海、穿山越嶺啊)等等侷限之下,能把一個故事說清楚,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K24》第一季共有六集、每集一小時,想想,要做出一個總長六小時,每個單位小時都要自成體系、但之間又要環環相扣的戲,同時要把握節奏的緊湊與段落間的伏筆,哪是易事,還要考慮觀眾的體力與集中度,而且還要有群瘋子願意一起成就實現做到完做到好凡此蓊種種,對於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新鮮人來說,簡直是比寫個"論油管腐蝕之變因操控"之類的博士論文難度還高的事情。

但,蔡柏璋做到了,台南人劇團也一起做到了。

當初在蔡柏璋腿傷初癒與軋了兩個演出的超負荷狀況之下,他都能堅持寫出第一季全六集,這樣的膽識、能量與毅力,無怪乎不僅台灣劇場界矚目,在北京演出過一二集之後就有自由元素等商業大戲演出公司的老總接洽、希望邀得他作為年度賀歲作品的導演,就連影視界中堅、台灣當紅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執行製作劉紀綱在看完之後,都誠懇表示想邀請他考慮加入王偉忠為首的金星製作團隊。

究其作品魅力,本身是演員出身的蔡柏璋,在對於掌握表演節奏上相當精準,不僅自己在客串主播的橋段令人驚艷,就連主要出身於台灣南北兩所大學-台大、中山的年輕演員群,也都有統一而亮眼的表現。

而雖然《K24》表面看起來是kuso喜劇路線,但不管是在戲中戲的結構,或是語言與非語言的台詞節奏,甚至多種表演形式(
Rap、音樂歌舞劇、日本藝伎舞、反串、Call-in節目、戲中戲羅密歐與茱麗葉還有馬克白、頒獎典禮、吳宇森電影「英雄本色」式的舉槍場面等等、街舞PK)等等的的交叉運用(都還非常像模像樣噢),都是在蔡柏璋與原創團隊精密計算與反覆試驗下的結果,目的就是在給觀眾最緊湊的感官刺激,而其中尤其在台詞上的原創性,遠非許多撿現成流行影視便宜的作品可比。




除了輕鬆瘋狂的喜劇表現之外,原創團隊也不忘加入感性細膩的軟性故事線,在第一季尾聲時的煽情結局讓不少觀眾笑完就跟著哭,也證實原創團隊的紮實戲劇功底。

而從頭到尾,《K24》沒有在場景上絲毫取巧用投影簡單代之,只有每一集的開頭與結尾,都煞有介事地特別做一個如影集般的片頭與片尾工作人員等,是對於取材連續影集形式元素的致敬,也是一種面對影視原創內容的挑戰,甚至這樣的現場演出文本,思考其反攻改編上螢幕的可能性,都是不無空間的。

另外,這齣傳奇的成就,有另外幾個功不可沒的背後推手:藝術總監呂柏伸與台南人劇團團長李維睦,還有舞台監督郭姝伶。

在台灣劇場界,能夠讓我談得上尊敬的只有兩個名字,一個是金士傑,一個就是呂柏伸。尊敬他,是因為他是我看過最有氣度的師者。

呂柏伸同時經營劇團實務還要奔波南北教書,但又不忘給予年輕人機會,甚至堅持組織台南人劇團不定期出版紮實的劇場理論期刊《劇場事》,還要在劇團自行組織推廣與深度並進的課程,這樣的氣度與無私,是在許多所謂劇場前輩大師身上,都難得見到的,而《K24》第一季的幾個不同版本,以及之後班底年輕演員出來創作的新戲《愛情生活》、《吻在月球崩毀時》、《維洛那二紳士》等,都是在他的力挺之下方得成就。

而李維睦與郭姝伶,則是使《K24》得以在一個圓形轉台上巧妙生長的關鍵人物。李維睦設計的圓形轉台,加上中間直徑佐以或紗幕或拉門等等的巧妙設計,讓《K24》在有限的製景預算與換景時間內,可以室內室外、台前台後,互為表裡又讓年輕演員時不時天外飛來一筆地惡搞,而舞監郭姝伶面對這麼龐大複雜的技術,若不是有足夠的細心、耐心與專注力,是很難達成的。

而前後加入的舞台與音樂設計-彭健宇與蔣韜、王希文,也是讓這齣戲不花大錢卻不失精緻的關鍵人物,他們都很年輕,都是台大出身,現在分別在波士頓耶魯與台大、紐約大學就讀,這幾年台大相關科系與班底畢業的創作者,都陸續有亮眼吃重表現(如蔡柏璋與王希文在留學國外時,還越洋肩負台大戲劇系創系十周年大作音樂劇《木蘭少女》的創作),與申請到國外頂尖戲劇專業院校,台大戲劇系這幾年所培養出來的專業實務人才,已然迎頭趕上台北藝術大學等老牌藝術專業院校。
(順便偷推一下木蘭少女,海報搶先看,文字之後來。)


當然,前後一起成就傳奇的四批演員也是重要功臣,雖然歷經大家陸續當兵出國等變動,但沒有那群一起在劇場中沒日沒夜瘋傻試探的年輕演員,與交予主導團隊的信任,《K24》永遠都只會是紙上空談,而在歷經第一季完整魔鬼磨練後,也增強了年輕演員各自在外的獨立創作能力,除了先前提過的由王宏元、張家禎、張棉棉、林曉函擔綱的《愛情生活》、《吻在月球崩毀時》、《維洛那二紳士》等,杜凱翔與台大前後輩所共同組成的仁信合作社,也是這兩年台灣很受期待的新銳團體;而此次傳奇再現版中,由於考慮台灣巡迴的場地都是大型劇場,所以特別延請韋以丞、王友輝等劇場當紅或是資深前輩來鎮台,也加入了能歌能舞的新秀高丞賢等,在整體表演組合上,較之於先前的小劇場版,又會有不同的化學反應,說是私心推薦也好,說是客觀預設也好,這次的《K24》,絕對是上半年不容錯過的好戲!就算在劇場中坐六小時也值得!在台北場還可以中場休息吃美食家舒國治都愛的金鋒滷肉飯以後再回來繼續狂笑! 
(以此類推台南場可以去吃牛肉湯/台中場可以去買雞腳凍/北京場可以去簋街吃饞嘴蛙!)

咳咳,總之,去看戲吧。

以前寫過看這裡
http://www.wretch.cc/blog/shiaolin/25581736 
更多資訊去這裡
http://k24chaos.blogspot.com/ 
買票快快去這裡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x0fZA09nGfQ9SjX7v0UzQ&Area=C&Id=6821

不看不可。真的。 
(而且如果不看、以後還跟我說自己可以比蔡柏璋寫得更好,我還是會翻臉發脾氣。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aolin 的頭像
    shiaolin

    不良品放生。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