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降風》應該是這幾年,我看得最好的台灣製華語片了吧。

拍電影就是要這樣拍啊!要耍文青也要顧觀眾啊!

“記住,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她沒有自卑感。說簡單點,姿態要大方,切勿似小老鼠偷到油,或是似小撈女找到戶頭。”

這是從默默的
blog上看來的,語出傅於琛,亦舒小說《圓舞》中的人物。

我未曾看過亦舒,但我深深地看進了這段話。

以這段話來勉勵我。跟與我南征北討的黑色緞面小洋裝。

但我還是忍不住地要來說說近日看的幾部(好)片。

或說,有部片子讓我忍不住地打破了這般的靜默。

《九降風》,嗯。而且可以很驕傲地說,是我們台灣導演拍的這個版。

(明明就還沒看過陸版跟港版,但我就是知道。無可取代。)

有時候,看的片子是反映一種生活狀態,而前陣子,每次演出臨到末了,都有一種被榨乾的感覺。

在北京一個月,沒唸書,沒看電影,沒有貓,只有不停的講話講話講話交際交際交際。

終於,這陣子擠出了點時間,無論以什麼樣的介面觀看,總算又開始加油了。

就像回到臺北,不用怎樣擦乳液,臉上都會比在北京敷面膜滋潤上一百倍那樣。

但某種節奏還是沒有接上。

例如,鋼鐵人明明還在檔,卻不想看,直接去凹同事給我檔案;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印第安那瓊斯第四集也上了,也完全不想看(反正法櫃奇兵前三集通通忘得光光),倒是早早就想著要去看《九降風》,原因還是在香港轉機時買得號外雜誌,看到裡邊有介紹港版的《九降風》,突然想到台灣也有一部,便默默拿出行事曆記下,"嗯,要看"。

平心而論,《九降風》以一個年輕導演的第一部長篇作品來說,簡直是驚艷到破表,甚至於我而言,這算是這幾年看得最痛快的台製華語片了。(比起來,《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在導演經驗與自身議題運用上成熟是成熟,但顯得有點討巧,沒有那種誠實的透明光芒,所以即使成熟度後者小贏,總體感動還是前者大勝。)

痛快到,我跟同去的前同事
KK從頭哭到尾。

最後片尾《我期待》一響起,我更是眼淚掉不停。好個戲裡戲外的選曲啊。

(這還是兩人各自回家後,在MSN暱稱一對才發現的。怪不得看完之後,兩人走著走著都有種不知道該怎麼搭話,落拍的尷尬。)

可能真的是跟自己的人生扣緊呼應到了。

講的是我們這個世代的故事,又因為自己內在需要調整的狀態跟過去幾個月的掙扎,在一開場不久,看見那個加油的鏡頭,就開始掉眼淚了;而劇中人物參加的又恰好是管樂社,光是看到那些黑管、長笛、法國號,我就想起高中那三年,那也有著瘋狂、恣意、單純、乾淨,甚至也有著死亡的三年。

(不要以為北一女的就沒有裸泳的瘋狂,我們可是有我們的瘋法。那種肆無忌憚的,不把世界當一回事的瘋法,我們也有。)

這部片子,講的是每個人都有的,脆弱的青春、初衷,跟永不再來的純粹。

相較於近年來許多類似主題的片子,《九降風》在題材與故事的選擇上並未以性別等議題討巧,而是平實而細膩地處理一群哥兒們的張狂與不安、忠實與背叛等最為普羅卻也細緻的轉大人議題,然後以職棒簽賭案貫穿,既有力地說明了成長的苦澀(我深刻深刻深刻體認到了那些熱血與汗水背後隱藏的目的性啊),也成功地一下子拉入了時代變遷(那個十年前、正要盛極而衰的島嶼)的認同。

而在技巧上,演員演的都很不錯,自然誠實而流暢,幾組人物設計的很平衡,很少看到這樣處理細膩的男性情誼(如超人默默包好呼叫器的禮物與微妙的三人關係),雖然女性角色處理得相對較弱,但兩個女演員在劇本的先天桎梏下,也算稱職地清新可愛,就算是只出來一下的大奶妹也很到位,所有演員都表情十足,而且不做作。

不做作,這是在看華語片中,我私心最難也最重要的要求。

《流浪神狗人》,蘇慧倫與張震那對的設計簡直做作到令我不耐。

《不能說的秘密》與《最遙遠的距離》, 桂 小姐妳明明就是個性文藝美少女,可以不要一直歪頭吐舌裝可愛、或是面無表情與語焉不詳到看起來像是需要打蠻牛點滴嗎?

《夏天的尾巴》,歐買尬。我是快轉看完的所以作不得準。

《一年之初》,可以把莫子儀那樣靈光四射的演員用成那樣面目模糊,學弟(對不起啦鄭導演),算你贏。(《九降風》中間那段警察局,看到鄭導演、高英軒、黃健瑋等三人"一年之初三人組"出來時,我還嘖,打了一下寒戰。)

另外在美術上,《九降風》也是好。

好在細節。

在開場不久,看到榕樹下那場戲,演員拿著一本小開袖珍版的金庸,詭異綠色的那種,馬上一整個認同感破表。

S說,「再來個荒漠甘泉和心靈雞湯,就湊齊了我們這世代的精神經典啦。」

但那種男生不會看心靈雞湯啦,我們想,那看個灌藍高手還差不多,果然,就有人的房間中有剃紅色光頭的櫻木花道娃娃,還有綠色瓶子的oligo(那可是學生時代最易得的花瓶了啊),還有天台牆壁上七龍珠的塗鴉,還有超人拿來包送阿彥的呼叫器的包裝紙,那種文具店或是東方出版社十塊錢一捲的裝可愛包裝紙….凡此種種,比起《不能說的秘密》中的莫名奇妙立可白(1979年有那種立可白嗎?!),或是《最遙遠的距離》最後明明小雲就沒錢沒行李還可以天天換整套衣服的種種種種,真是細緻太多了啊。

總而言之,比起來,看完《九降風》,真想大叫,拍片就是要這樣拍啊!

作這行,創作看多了,若有作品能讓我稍微有點心生感嘆:「啊如果我當年年輕時也有機會參與這樣的演出多好」,便是最好的讚美。

K24》是第一個,《九降風》是第二個。

送給那段其翼若垂天之雲,一去不回來的青春啊。

衍生閱讀:【斯人讀舒適】中書寫的《九降風》:

http://www.ccuart.org/kieslowski/2008/06/post_173.html

http://www.ccuart.org/kieslowski/2008/06/post_174.html

http://www.ccuart.org/kieslowski/2008/06/post_17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